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
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
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
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
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
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
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
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
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
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
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伤。
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
斯言虽有激,疑其未通方。
忧心无时已,徒枉憔悴乡。
寓物傥适意,何须动悲凉。
况复循吏政,和声入封疆。
抚俗时用乂,事亲日尤长。
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
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
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
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
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
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
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
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
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
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
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
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伤。
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
斯言虽有激,疑其未通方。
忧心无时已,徒枉憔悴乡。
寓物傥适意,何须动悲凉。
况复循吏政,和声入封疆。
抚俗时用乂,事亲日尤长。
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
这首诗名为《萱草篇》,是宋代诗人家铉翁所作。诗中,诗人以萱草为题材,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与孝顺之情。他将萱草比喻为可以忘忧的象征,寓意母亲的慈爱能驱散忧愁。诗人特意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以此取悦母亲,不仅因其芬芳,更因其象征着家庭和睦与欢乐。
诗人提到自己的母亲年迈而健康,他早晚侍奉,陪伴母亲,共享天伦之乐。他还描绘了母亲在春天饮酒赏花的场景,认为萱草的繁茂有助于提升家庭的和谐气氛。然而,诗人也提及自己虽然深感萱草的美好,但仍有忧虑,感叹东野(可能是友人)情感深沉,易感悲伤,未能像萱草那样化解忧愁。
诗中转折,诗人认为即使有忧虑,也不必过于悲凉,因为他作为地方官,政绩良好,能够给百姓带来安宁,对母亲的孝顺更是日臻深厚。最后,诗人强调萱草的旺盛生长,象征着家庭的长久快乐,这种乐趣是无法估量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萱草,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忧虑和挑战的人生态度。
北斗以南有吴侯,人物知非第二流。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平生离骚读千遍,屈沱秭归要亲见。
归来落笔愈惊人,宋玉景差俱北面。
玩芳亭中兰茝芳,朝回解带春昼长。
爱君忧国有奇作,坐令壮观还沅湘。
老夫曩亦同此趣,甚欲闲题玩芳句。
无奈生涯今已别,倒壑枯楠忘岁月。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