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这两句开头便设定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对自己的贫穷坦然接受,并非为之哀叹,而是顺应自然,将这种简单的生活视作一种选择。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这里通过对比手中的蔬菜和自己日渐消瘦的身躯,以及不懈怠地浇灌田间的水井,展现了诗人对于劳作与自然的亲密感和敬畏之心。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诗意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期简约生活的追忆,以及希望能将这种生活态度传递给他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恬静的居所与雨中之声,通过“虚堂”二字,更显得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诗中的“美载”指的是丰盛的食物,这里与“果熟”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对于自然恩赐的喜悦和满足。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这两句以美丽的意象描绘了果实成熟的情景,“玉肤”、“芳津”等字眼,更增添了一份诗意中的温馨与细腻。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诗人在这里请求借得一片土地,以茅草围成自己的小屋,这种愿望透露出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亲近的情感。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这里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与“鴃舌”相比较,表达了希望像它那样能融入大自然之中,并且成为普通百姓的一员。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是一首充满了哲思与诗意的佳作。
年来有梦入匡庐,列嶂芙蓉看画图。
天近云霞浮几席,风生涧壑奏笙竽。
杂花织就千机锦,飞瀑倾翻万斛珠。
鸑鷟出巢翔廓落,蜿蜒奋蛰幻虚无。
草堂正可寻栖隐,槐府何烦肃步趋。
彭泽归来联法社,长庚揽结拟仙都。
芸香晚砌书连架,秫熟秋田酒满壶。
送子名门双阙下,萧萧清思眇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