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澹疏疏一种神,水边林下看逾真。
已无蝶翅能怜汝,不学桃花解笑人。
林静尽多閒岁月,山空应少别风尘。
日斜江路归来晚,数遍墙头屋角春。
澹澹疏疏一种神,水边林下看逾真。
已无蝶翅能怜汝,不学桃花解笑人。
林静尽多閒岁月,山空应少别风尘。
日斜江路归来晚,数遍墙头屋角春。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水边林下的独特神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独立于世的清高与脱俗。首句“澹澹疏疏一种神”以“澹澹”形容梅花的淡雅,“疏疏”则描绘了梅花稀疏而有致的生长状态,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水边林下看逾真”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与纯粹。
“已无蝶翅能怜汝,不学桃花解笑人”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蝴蝶、桃花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的孤高与不媚俗的品质。梅花不被蝴蝶所怜惜,也不像桃花那样轻易地对人微笑,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独立。
“林静尽多闲岁月,山空应少别风尘”则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描绘了梅花在宁静环境中悠长的岁月,以及它远离尘嚣的清静生活。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梅花的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日斜江路归来晚,数遍墙头屋角春”以日落时分的景象收尾,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虽然时间已晚,但诗人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既是对梅花生命力的赞颂,也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永存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
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
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精微自得有天质,操行秀出存乡评。
嗟从薄禄困流滞,能诱鄙俗销纷争。
弦歌躬劝士强学,田里堵安人力耕。
嗟予据桉但画诺,遇事缩手方蒙成。
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
岁寒不变乃知确,物理先否终当亨。
维舟且尽今夕语,明日帆随白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