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剪镫啼,红揩镜笑,秋光煖护钗蝉。
冷蚁浮杯,醉蜂簪帽,露华点点香残。
素心金铸,泪绡里、斜阳半阑。
晚妆帘卷,小结盘虬,弄影婵娟。犹疑老圃尊前。
浓麝沈薰,背理羞鸾。
点屐霜腴,扶纱烟瘦,东篱载梦轻还。
一壶凉讯,雁声逗、西风鬓斑。
澹然凝对,真色罗屏,野服黄冠。
碧剪镫啼,红揩镜笑,秋光煖护钗蝉。
冷蚁浮杯,醉蜂簪帽,露华点点香残。
素心金铸,泪绡里、斜阳半阑。
晚妆帘卷,小结盘虬,弄影婵娟。犹疑老圃尊前。
浓麝沈薰,背理羞鸾。
点屐霜腴,扶纱烟瘦,东篱载梦轻还。
一壶凉讯,雁声逗、西风鬓斑。
澹然凝对,真色罗屏,野服黄冠。
此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西园之中菊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灯火映照下的冷艳之美,以及与之相伴的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
首句“碧剪镫啼,红揩镜笑”,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灯火与镜子在秋夜中的互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秋光煖护钗蝉”一句,通过秋光的温暖,烘托出钗蝉(可能指女子头饰)的娇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美好。
“冷蚁浮杯,醉蜂簪帽,露华点点香残”三句,运用了冷、醉、点点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蚂蚁在酒杯中游动、蜜蜂在花间嬉戏、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滚动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沉醉。
“素心金铸,泪绡里、斜阳半阑”两句,将菊花比作“素心金铸”的艺术品,同时借“泪绡”(可能象征着泪水或情感的流露)和“斜阳半阑”(夕阳即将落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情与感慨,以及时间流逝的无奈。
“晚妆帘卷,小结盘虬,弄影婵娟”三句,描绘了菊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进行一场优雅的舞蹈,其姿态优美,如同婵娟(月亮的美称)一般,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犹疑老圃尊前。浓麝沈薰,背理羞鸾”四句,通过对比老圃(园丁)与浓香的麝香,以及鸾鸟(传说中的神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特魅力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自省。
“点屐霜腴,扶纱烟瘦,东篱载梦轻还”三句,通过描述霜雪覆盖的草地、轻烟缭绕的纱帐,以及东篱下(可能指菊花丛)的梦境,进一步深化了对菊花的赞美,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想象。
“一壶凉讯,雁声逗、西风鬓斑”两句,以一壶清凉的饮品、雁鸣声和西风中斑白的鬓发,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伤感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澹然凝对,真色罗屏,野服黄冠”最后四句,以“澹然”(淡泊宁静)的心情面对眼前的景象,通过“真色罗屏”(真实的色彩与图案)和“野服黄冠”(朴素的服饰与头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纯粹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西园赏菊场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生活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