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某个时期,可能是在东吴(今江苏一带)担任官职,并且已经辞去了左契的职务,表明他在仕途上的退让。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天意的顺应以及自己坚守节操,不为严寒所动摇的态度。这里的“苦节”指的是坚持原则,“寒威”则象征着外界的压力或是严酷的环境。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诗人在江边思考往事,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早晨时分食物的期待,可能是在暗示自己处境的艰难。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皇权的象征:紫色的印泥用来封存紧急的夜间诏书,而金殿则是皇宫的代称,“赐春衣”意味着皇帝对臣子的恩惠。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在饮酒时,诗人的情感似乎无边无际,他在创作诗歌时思绪万千,但又觉得自己的思考和感情细腻而微妙。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职位提升的期待,同时也关心着江海之间渔夫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