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0)
注释
风雨: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时光的流逝。
荒旧宅:废弃破败的老房子。
寄食:指依靠他人供给食物。
愧渊明:对陶渊明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羡慕和自愧不如。
颀然:形容身材高大。
清白:指品行端正,廉洁。
何事:为什么,什么原因。
翻译
离乡已经三十年,风雨侵蚀了旧居。
只剩下一捆书,四处漂泊无定所。
时常感到惭愧,想起陶渊明,他还能自给自足三百石稻谷。
六个儿子个个高大,足以传承清白家风。
对于我来说,这难道还不够吗?为何还要叹息呢?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直截了当地描绘出归家的场景,时间的长河已使得家园沧桑改变,只剩下一束书是唯一的伴侣,而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固定的依托。

接着"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表明诗人在物质上备受颠簸,但精神上的支撑仍旧是一束书,这也反映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知识的渴望。"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则是说自己虽然时常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生活还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依赖别人,就像古代文学家庄周所说的那样,即使只是一点微薄的帮助,也是非常珍贵的。

诗中的"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一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尽管生活困顿,但只要心中有正直的品格,即便是简陋的生活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两句"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与自我安慰。虽然身处逆境,但回首自己的岁月,也并非一无是处,因此没有必要再去叹息。

这首诗通过苏轼深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人士在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又有对目前处境的无奈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吕幼心明府季秋江行望桐感怀

渺渺枞江水,盈盈画舫过。

波光行处静,山色望中多。

劝稼心如昔,倾葵愿若何。

推篷一遥瞩,棠荫似云罗。

(0)

昭君

紫台人别汉家春,天子休嫌画未真。

留得蛾眉靖边塞,可知延寿是功臣。

(0)

过大罗庵赠与疏届远二上人

旧传无著与天亲,外此谁非过量人。

偶向柴关驱独辘,来从木槵证前身。

无花果熟千年核,没底铛炊五合陈。

一卷撩零君莫诧,庐能原不识风轮。

(0)

野望

峥嵘天山西,日落半空赤。

星点生微茫,雨余山更白。

氛埃净不起,风景一萧寂。

霭霭原上树,磷磷涧中石。

睹兹田野旷,忘是边城客。

忽逢征戌儿,复此胡笳夕。

(0)

题上官文佐翠竹江村画册

门外万竿翠竹,江头数点青螺。

风动疑闻社鼓,月明好听渔歌。

(0)

山中归

水涨溪桥取径偏,晓莺新绿夏初天。

桃花落尽潇潇雨,洗出满山红杜鹃。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