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南大湖侧,芙蕖深绕谁家宅。
云是裕老之宴居,高堂独榜俞俞额。
春山抱翠入平檐,夏竹引凉吹广陌。
秋江澄月天镜开,冬雪拥林昆阆白。
世间万事不挂心,瓮拨香醪欣有客。
客来乎,伴我饮,不醉无归醉还寝。
问君欲达逍遥乡,信哉天地真衾枕。
觉来何物能解酲,试作琵琶打面声。
俞俞和气淡四体,安用辟谷求长生。
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
才名误身不自觉,恬淡晦迹无人争。
南北相望二千里,梦逐高帆逆秋水。
为翁持酒听翁歌,衣濯黄尘眼除眯。
黄鹤楼南大湖侧,芙蕖深绕谁家宅。
云是裕老之宴居,高堂独榜俞俞额。
春山抱翠入平檐,夏竹引凉吹广陌。
秋江澄月天镜开,冬雪拥林昆阆白。
世间万事不挂心,瓮拨香醪欣有客。
客来乎,伴我饮,不醉无归醉还寝。
问君欲达逍遥乡,信哉天地真衾枕。
觉来何物能解酲,试作琵琶打面声。
俞俞和气淡四体,安用辟谷求长生。
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
才名误身不自觉,恬淡晦迹无人争。
南北相望二千里,梦逐高帆逆秋水。
为翁持酒听翁歌,衣濯黄尘眼除眯。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卷,展现了俞俞堂主人李裕老的隐逸生活。诗人郭祥正以细腻的笔触,将四季变换下的自然美景与主人的闲适心境巧妙融合。
首句“黄鹤楼南大湖侧,芙蕖深绕谁家宅”开篇即勾勒出俞俞堂所处的地理位置,湖光山色,芙蕖环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云是裕老之宴居,高堂独榜俞俞额”点明了主人的身份与居所的雅致,高堂之上悬挂着“俞俞”二字,既体现了主人的个性,也预示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春山抱翠入平檐,夏竹引凉吹广陌”描绘了春日山色葱郁,夏日竹林送凉的画面,生动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而“秋江澄月天镜开,冬雪拥林昆阆白”则以秋水明净、冬雪覆盖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世间万事不挂心,瓮拨香醪欣有客”一句,道出了主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朋友的珍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接下来,“客来乎,伴我饮,不醉无归醉还寝”则描绘了主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体现了其生活的闲适与随性。
“问君欲达逍遥乡,信哉天地真衾枕”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境界的向往,暗示了主人追求的精神世界。而“觉来何物能解酲,试作琵琶打面声”则通过音乐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精神世界的内涵。
最后,“俞俞和气淡四体,安用辟谷求长生”强调了主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无需外在的修行或物质的追求,就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长寿。通过“君不见鹦鹉洲前杀祢衡,三赤棁杖当雄兵”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俞俞堂主人李裕老的隐逸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宁静与超脱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表达。
澹庵眼似坡仙高,眇视轩冕如秋毫。
忠臣要作社稷计,那知平陆生风涛。
当时盖亦轻馀子,富贵转头真逝水。
汗青不朽姓字香,百世闻风尚兴起。
函关正要封泥丸,金陵王气开龙蟠。
一书乞借尚方剑,搢绅环睨心为寒。
要扶銮驾还都汴,鼎镬在前颜不变。
低头办了著南冠,敛手笑还丞相板。
飞鸢跕跕古锦山,气老益壮穷益坚。
银河流空月照地,肺肝洞作冰玉看。
缅怀坡仙亦大好,诗比离骚兴香草。
持杯满满贺素娥,岭海百年逢二老。
闻孙趾美德不贫,清文高节犹前人。
何当佳话重拈出,只惭授简梁园客。
《胡文昌和东坡子由彭城月诗并录澹庵新州以所和见示索和》【宋·陈元晋】澹庵眼似坡仙高,眇视轩冕如秋毫。忠臣要作社稷计,那知平陆生风涛。当时盖亦轻馀子,富贵转头真逝水。汗青不朽姓字香,百世闻风尚兴起。函关正要封泥丸,金陵王气开龙蟠。一书乞借尚方剑,搢绅环睨心为寒。要扶銮驾还都汴,鼎镬在前颜不变。低头办了著南冠,敛手笑还丞相板。飞鸢跕跕古锦山,气老益壮穷益坚。银河流空月照地,肺肝洞作冰玉看。缅怀坡仙亦大好,诗比离骚兴香草。持杯满满贺素娥,岭海百年逢二老。闻孙趾美德不贫,清文高节犹前人。何当佳话重拈出,只惭授简梁园客。
https://shici.929r.com/shici/ZTaDLD.html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