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种竹》,通过对种竹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写出了诗人对竹子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带来绿色的庇荫即可。接着,“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暗示了竹声带来的宁静与田园诗意。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上天眷顾,连续十日晴朗,让竹子得以顺利生长。“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则写出邻居对竹子生长的惊讶,以及诗人对此的满足感。诗人认为竹子的生长是件大事,足以让邻居感到惊奇。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表达了诗人与竹子的和谐共处,心境平和。“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脱世俗,不追求名利的态度。结尾两句“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预想竹子茁壮成长,甚至能听到雷鸣般的生机,而“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通过种竹这一日常小事,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