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其二》
《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境空纳浩荡,日暮生泬寥。

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

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

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

门前谁剥啄,已逝不须邀。

(0)
翻译
天地广阔包容万物,傍晚时分显得空旷寂寥。
竹林中的声音在池塘边响起,时断时续,凄凉萧瑟。
老者正在低声吟咏,周围的景象似乎都在随之摇曳。
树林里的光线变化奇异,明月从东山升起。
门前有谁在敲门,但已过去的人无需再邀请。
注释
浩荡:形容广大无边,气势宏大。
泬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空旷。
丈人:古代对年长男子的尊称,此处可能指老人。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剥啄:敲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傍晚景象。"境空纳浩荡"展现出空间的开阔和心境的旷达,日暮时分,万物显得更加寂寥,"泬寥"一词传达出这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以竹声的断续起伏,增添了环境的动态感,仿佛在低语着自然的秘密。

"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将视线转向人物,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正在低声吟咏,他的声音似乎带动了周围的一切,使得天地万物都仿佛随之摇曳。随后,诗人笔触转向夜色降临的细节,"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描绘了月光透过树林,照亮东山的美妙画面,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最后两句"门前谁剥啄,已逝不须邀",可能是暗示有人来访,但诗人并不急于迎接,因为过去的时光已经流逝,无需再去邀请。整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寓含哲理,体现了陈与义诗歌的深沉与内敛。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游玉石岩

玉石岩开久,人传小洞天。

冽泉飞漱玉,好鸟奏新弦。

丹灶凭谁炼,禅床任客眠。

红尘浑不染,风月永无边。

(0)

见山亭即事

土膏一动即分秧,鹘鵴催人忙又忙。

忙了閒来亭下睡,太平风景见羲皇。

(0)

游阴那禅寺

行行采药此山中,偶款禅扉问远公。

竹院倚天开石壁,花台飞雨落晴空。

云归宝树千岩白,日射龙宫半榻红。

不是攒眉来结社,随缘一到虎溪东。

(0)

苦雨四首·其三

霪雨侵我宅,不霁其奈何。

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

藩篱既已撤,林木成一家。

青山匝四围,原隰潴陂池。

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

常愿无饥渴,贫贱理则宜。

(0)

曲肱吟·其七

真境于人岂在多,南薰一曲放微酡。

未应凿破浑沌窍,自合稳眠安乐窝。

剩水残山馀料理,青天白日起氛魔。

峰头莫谓成空寂,时有行云取次过。

(0)

别何古林八首·其六

紫云楼上共论心,耿看人间几陆沉。

安得与君长共醉,天湖高枕万松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