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通过对西湖月色和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首句“清湖纳明月”写出了湖水清澈,月光如镜的景象,接着“远览无留云”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有酒与桐君”借酒表达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表达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惬意,不拘小节的态度。然而,“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又暗示了诗人虽然表面放纵,内心却有所省悟,享受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接下来,诗人以“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赞美琴声的高雅和自然,同时也寓言了自己的品格。
“殚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表明诗人通过深入思考,获得了新的领悟,而过去的经历并未被遗忘。最后两句“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运用自然景象,形象地表达了避开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结尾“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则揭示了诗人对人世复杂性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清净可能并不在表面的清澈,而在内心的浑然天成。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清峭风格,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笙簧乐富贵,等是老墙阴。
汲汲不知止,悠悠何处寻。
所嗟天赋薄,未报国恩深。
一梦游帝阙,九年辞禁林。
官廪尚可饱,村醪时自斟。
不嫌泥土足,懒拂尘埃簪。
穷巷春雪霁,寒檐朝日侵。
意行何所适,还欲访同襟。
城楼缥缈俯漳滨,景物依然念昔人。
云出西山天欲雪,风来南浦水生鳞。
四围气象朝朝好,一点阳和处处春。
日暮短篷轻桨急,双鱼应已付溪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