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山南细路分,松花含雨落纷纷。
道人汲井归茅舍,一带青烟染白云。
山北山南细路分,松花含雨落纷纷。
道人汲井归茅舍,一带青烟染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僧舍景象。首句“山北山南细路分”,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小径的蜿蜒曲折,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深邃的自然之中。接着,“松花含雨落纷纷”一句,通过“松花”与“雨”的结合,不仅展现了雨后山林的清新与生机,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雨滴落在松花上,形成一片片细碎的水珠,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湿润的氛围。
“道人汲井归茅舍”中的“道人”指的是僧侣,这一句描绘了僧人从山中汲取清澈的井水,回到简朴的茅舍的生活场景。这不仅体现了僧人的日常修行生活,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一带青烟染白云”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炊烟与白云交织的画面,象征着僧舍生活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僧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满庭摇落空翠。
数遍丹枫,不见叶间题字。
人何处、千里婵娟,愁不断、一江流水。
遥睇。
见征鸿几点,碧天无际。
怅望月中仙桂。
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
把镜当空,照尽别离情意。
心里恨、莫结丁香,琴上曲、休弹秋思。
怕里。
又悲来老却,兰台公子。
沙堤香软。
正宿雨初收,落梅飘满。
可奈东风,暗逐马蹄轻卷。
湖波又还涨绿,粉墙阴、日融烟暖。
蓦地刺桐枝上,有一声春唤。
任酒帘、飞劝画楼晚。
便指数烧灯,时节非远。
陌上叫声,好是卖花行院。
玉梅对妆雪柳,闹蛾儿、象生娇颤。
归去争先戴取,倚宝钗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