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逡巡下玉墀,駪駪去骑趣歌骊。
分携共惜杨花暮,归去新尝荔子时。
海上诸生传笥业,天涯游子动乡思。
及门故友应相问,为语萧疏鬓已丝。
朝散逡巡下玉墀,駪駪去骑趣歌骊。
分携共惜杨花暮,归去新尝荔子时。
海上诸生传笥业,天涯游子动乡思。
及门故友应相问,为语萧疏鬓已丝。
这首明代游朴所作的《送郑司训》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朝散逡巡下玉墀,駪駪去骑趣歌骊”,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庄重与匆忙。早晨散朝后,友人缓缓离开皇宫,随行的马队急切地准备启程,似乎在催促着离别的步伐。这里通过“玉墀”、“去骑”、“趣歌骊”等意象,既展现了宫廷的庄严氛围,又暗示了离别时的紧迫感。
颔联“分携共惜杨花暮,归去新尝荔子时”,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绪。两人在暮色中分别,共同珍惜这最后相聚的时光,仿佛杨花飘落象征着短暂而珍贵的相聚。而“归去新尝荔子时”则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品尝荔枝的时刻,既是离别的前奏,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海上诸生传笥业,天涯游子动乡思”,转而表达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与思念。友人即将远赴海上的学府,继续学业,而身处天涯的游子,心中却满是乡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对远方友人未来的牵挂与祝福。
尾联“及门故友应相问,为语萧疏鬓已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嘱托与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老友询问起自己,希望他们能传达出诗人此刻的心境——岁月如梭,白发已生,但心中的友情依旧如初。这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对自己人生状态的感慨,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时光、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山侗马钰,闲吟闲咏。不是夸强逞俊。
谓见人居火院,受苦不忍。时时诗词劝化。
启丹诚、阐开玄径。常哭告,望人人回首,个个听信。
割断情缰欲索,归物外,无萦无系。
无病自在,清闲快乐,修完性命。
一朝功成行满,有金童、持诏邀请。
如此事,奈人人不肯,折了伊甚。
人人学道,因何退怠。都缘心不宁耐。
富贵修行,或遇艰难阻阨。
贫者受人供养,自骄矜、必然败坏。
或好贿便,自招自揽,非常灾害。
或有炼心不尽,起攀缘爱念,决定破戒。
若悟韶光迅速,生死事大。
常怀慎终如始,处无为、清静无赛。
功行满,与九玄七祖,共超三界。
七宝庵中,三清门里,全真堂建相当。
东西廊舍,堪可做云房。
凿石名为丹井,水甘美、有若琼浆。
玄玄处,修真环堵,幽雅不寻常。
云朋并霞友,微中讲论,妙里斟量。
处身心清静,便是仙方。
调息如同龟息,命灯内、性月圆光。
斋场上,文山道友,唱此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