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在何处,展卷心悠然。
是中有云飞,上与苍悟连。
忆昔弄扁舟,载雪清江天。
湘君招不来,明月随我前。
微钟破征梦,落雁栖寒烟。
回首行万里,揽衣羡孤搴。
可怜楚人辞,憔悴穷岁年。
图画岂不好,此意谁复传?
已矣三叹嗟,临风叩商弦。
潇湘在何处,展卷心悠然。
是中有云飞,上与苍悟连。
忆昔弄扁舟,载雪清江天。
湘君招不来,明月随我前。
微钟破征梦,落雁栖寒烟。
回首行万里,揽衣羡孤搴。
可怜楚人辞,憔悴穷岁年。
图画岂不好,此意谁复传?
已矣三叹嗟,临风叩商弦。
这首元代诗人贡奎的《题董简卿所藏潇湘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潇湘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诗中开篇“潇湘在何处,展卷心悠然”,以问句引出主题,仿佛读者被带入一幅展开的画卷之中,心境随之变得宁静悠远。接着,“是中有云飞,上与苍悟连”两句,通过云的动态描绘,展现了潇湘之地的广阔与神秘,与天空相连,寓意深远。
“忆昔弄扁舟,载雪清江天”回忆了诗人曾经乘舟于雪后的清江之上,景象清冷而壮美,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紧接着,“湘君招不来,明月随我前”一句,借湘君(传说中的湘水女神)之不可得,表达了对理想或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而明月的追随则象征着心灵的慰藉与陪伴。
“微钟破征梦,落雁栖寒烟”描绘了夜晚钟声打破梦境,大雁在寒烟中栖息的画面,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孤独。最后,“回首行万里,揽衣羡孤搴”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而“可怜楚人辞,憔悴穷岁年”则借楚辞的典故,抒发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
“图画岂不好,此意谁复传?”诗人对画作之美表示肯定,同时感叹其深意可能无人能真正理解或传承。最后,“已矣三叹嗟,临风叩商弦”以叹息结束,表达了对生命、艺术和理想的深深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反思。
西风吹起清游兴,罗衣嫩寒初动。
柳叶辞秋,菱花病雨,堤外湿阴凉冻。吟肩瘦耸。
算如此烟收,野鸥堪共。
树杪楼台,两三萧寺暮云重。
兰亭高会已矣,问当年韵事,谁继觞咏。
我辈能狂,山灵欲笑,不放酒杯闲空。峰鬟翠拥。
认镜里妆痕,未醒残梦。倚醉行歌,画船随意拢。
离合自今古,斩不断情关。
东流流水不尽,何日复西还。
欲借吴钩三尺,扫净边尘万里,巾帼事征鞍。
多少心头恨,清泪不胜弹。酒樽闲,人影瘦,夜灯寒。
不知今夕何夕,独醉不成欢。
人世悲欢不定,岁月一年已尽,无语倚阑干。
风雨荒村夜,归梦到长安。
何处描来,盈盈淡淡,柳叶轻柔。
似花浓春晓,远山著黛,天凉秋爽,新月如钩。
镜里颦添,镫前翠锁,多少情思在上头。
人前看,却浑如娇小,不解闲愁。
有时临去回头,认纤影,还从鬓侧留。
趁闲时细看,未描也好,有人替说,欲画翻羞。
生小香闺,并无人见,暗里如何对镜修。
私心想,知谁人擅得,京兆风流。
向暝卧竹榻,适意任倚斜。
眠迟因爱月,坐久为陪花。
冷露侵罗袜,微风动幕纱。
虫声鸣石砌,萤火度檐牙。
遣闷三杯酒,耽吟一碗茶。
闲居忘节序,回首感年华。
素不因人势,寥寥日处家。
但领清幽趣,何忧俗务奢?
王孙落魄无知者,手把长竿钓城下。
城边漂母哀王孙,每日相逢进一餐。
丈夫得食母意毕,岂望将来更报恩。
钓竿一掷仗剑走,龙变云蒸骇九有。
锦衣此日归故乡,独奉千金酬漂母。
贫贱英雄最可怜,肯因富贵忘当年。
区区一饭尚如此,推食解衣何待言。
君不见,南昌亭长小人也,召见犹蒙赐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