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落魄无知者,手把长竿钓城下。
城边漂母哀王孙,每日相逢进一餐。
丈夫得食母意毕,岂望将来更报恩。
钓竿一掷仗剑走,龙变云蒸骇九有。
锦衣此日归故乡,独奉千金酬漂母。
贫贱英雄最可怜,肯因富贵忘当年。
区区一饭尚如此,推食解衣何待言。
君不见,南昌亭长小人也,召见犹蒙赐百钱。
王孙落魄无知者,手把长竿钓城下。
城边漂母哀王孙,每日相逢进一餐。
丈夫得食母意毕,岂望将来更报恩。
钓竿一掷仗剑走,龙变云蒸骇九有。
锦衣此日归故乡,独奉千金酬漂母。
贫贱英雄最可怜,肯因富贵忘当年。
区区一饭尚如此,推食解衣何待言。
君不见,南昌亭长小人也,召见犹蒙赐百钱。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三)酬漂母》描绘了一位落魄的王孙,手持钓竿在城下垂钓,生活困顿。然而,城边的漂母却每日施以一餐,给予他关爱。王孙深知漂母的好意,认为自己得到食物后,已经完成了对母亲般的恩情回报的期待,并非为了将来报答。他决定振作,扔掉钓竿持剑而去,显露出英雄本色,如同龙腾云蒸般令人震撼。
诗中提到,王孙衣锦还乡时,不忘重金酬谢漂母,以此表达对昔日恩情的深深感激。诗人感慨,即使是贫贱英雄,也不应因为富贵而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和对他人的点滴恩惠。最后,诗人以南昌亭长为例,指出即便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如亭长也能慷慨地给予他人帮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整首诗通过这个故事,赞美了知恩图报的美德,同时也揭示了人情冷暖和社会阶层的对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