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匡天下,泱泱大国风。
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
邯郸门下客,登坛自称雄。
遍歃坛中人,耳热面皆红。
三王以为罪,亦讥太史公。
碌碌随人后,无乃醉耶梦。
犹惭死舞阳,负图入秦宫。
齐桓匡天下,泱泱大国风。
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
邯郸门下客,登坛自称雄。
遍歃坛中人,耳热面皆红。
三王以为罪,亦讥太史公。
碌碌随人后,无乃醉耶梦。
犹惭死舞阳,负图入秦宫。
这首诗通过对比齐桓公与邯郸门下客的形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管仲和太史公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英雄与历史认知的独特见解。
首句“齐桓匡天下,泱泱大国风”,赞美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为统一六国所做出的努力,展现了他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接着,“束牲不歃血,美哉管氏功”赞扬了管仲在齐桓公身边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在外交和军事策略上的贡献,使得齐国能够成为诸侯中的佼佼者。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邯郸门下客,登坛自称雄。遍歃坛中人,耳热面皆红”则以讽刺的口吻描述了一个虚构或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他在某个场合自封为英雄,却因过度饮酒而失态,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权力与酒色的诱惑可能导致的荒唐行为。
“三王以为罪,亦讥太史公”部分,诗人借用了古代典故,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会受到时代背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里提及的“三王”可能是指古代的三位君主,而“太史公”则是指司马迁,他以公正的态度记录历史,但其作品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最后,“碌碌随人后,无乃醉耶梦”表达了对那些在权力游戏中盲目追随他人、最终迷失自我的人的批判,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在追求权力时是否陷入了醉生梦死的状态。
“犹惭死舞阳,负图入秦宫”则引用了历史故事,暗示了即使在权力的巅峰,也难免会有遗憾和失败,如同舞阳之死,或是因错误决策导致的后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探讨了权力、英雄主义与历史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卧病甬东久,偶寻吴会游。
不知陶令意,乃与身为雠。
恤隐岂不美,更恐增人愁。
黾勉有馀暇,强来访林丘。
此地多山石,鸟道与云浮。
松筠郁回合,四顾皆良畴。
仆本山野人,聊此谢羁愁。
从容日已夕,归意良悠悠。
古佛不灭法,处处唯青山。
如来大道场,多出荆湘间。
吾闻夜山胜,欲往倦跻攀。
一接老师语,已如陟孱颜。
秋风孤猿啸,绝壑古松殷。
夜半天乐清,龙象稽首还。
为我告卓令,法乐元非艰。
欲令沉痾愈,邂逅医至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