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无情洛水堤,神光离合使人迷。
寻来月窟蟾偏隐,隔断香巢燕欲啼。
密信枉缄红蜡泪,佳期频失紫兰蹊。
填桥何处招乌鹊,生怕明珠没浊泥。
未必无情洛水堤,神光离合使人迷。
寻来月窟蟾偏隐,隔断香巢燕欲啼。
密信枉缄红蜡泪,佳期频失紫兰蹊。
填桥何处招乌鹊,生怕明珠没浊泥。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的《无题六首(其五)》。诗中以洛水堤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而感伤的画面。"未必无情洛水堤"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洛水堤或许曾见证过深情的过往,但此刻却显得冷漠无情。
"神光离合使人迷"进一步渲染了情境的迷离,可能是月光与水光交织,也可能是情感的光影变化,让人难以捉摸。"寻来月窟蟾偏隐"借月宫中的蟾蜍隐匿,象征着主人公的期待落空,而"隔断香巢燕欲啼"则通过燕子的哀鸣,表达出分离的无奈和思念的苦涩。
"密信枉缄红蜡泪"描绘了寄出的书信带着女子的泪水,暗示了通信的徒劳和情感的痛苦。"佳期频失紫兰蹊"则以紫兰凋零比喻美好的时光不再,佳期难再逢。
最后两句"填桥何处招乌鹊,生怕明珠没浊泥"寓意深远,乌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传递消息的使者,诗人在此召唤乌鹊,希望能传递信息,却又担心如明珠般珍贵的感情会被现实的污浊所淹没。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去年江北多飞蟊,今日江南多猛虎。
白日咆哮作队行,人家不敢开门户。
长林大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
残膏剩骨委丘壑,髑髅啸雨无人收。
老乌衔肠上枯树,仰天乌乌为谁诉?
逋逃茫茫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
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
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
折䯠败肘无全民,我欲具陈难具陈。
纵使移家向廛市,破獍猰貐暄成群。
醉西湖寿酒,歌旧曲,已三年。
喜万里湖山,归来相见,淮海楼边。
春风绣衣无恙,唤竹西歌吹共留连。
世事浮云千变,灵台孤月长圆。一官聊办买书钱。
行橐故萧然。有梦里青山,词中白云,徽外鸣弦。
悠悠紫台归路,乐因循、诗酒堕凡缘。
借问蓬莱官府,何如平地神仙。
遇此荒年,天下门徒,受魔受难。
过此番才显真诚,道友杀那,慷慨应过天仙。
广化天尊,忠昭烈士,甲子旬中要五千。
加刚志,九天仙阙,无数金莲。逢魔一志当先。
心上休教邪共偏。
举刀时,一性如山不动,三清上圣,到处随现,不在功全。
不须行满,一志无疑,上圣劝诸门弟,肯忘形忘体,随我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