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子洗春云,空塘系瘦鹄。
柳烟不蔽条,遮得鸦雏不。
裁剪湘波纹,苍根删古玉。
附僧觅紫绵,筠笼客西蜀。
螺子洗春云,空塘系瘦鹄。
柳烟不蔽条,遮得鸦雏不。
裁剪湘波纹,苍根删古玉。
附僧觅紫绵,筠笼客西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的“螺子洗春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螺子(一种水生动物)在清澈的湖水中嬉戏,仿佛洗涤着春天的云彩,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画面。
“空塘系瘦鹄”则转而描绘了一只瘦弱的大雁在空旷的池塘边栖息,孤独而宁静,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的空间。接着,“柳烟不蔽条,遮得鸦雏不”一句,通过柳树的轻烟和乌鸦雏鸟的被遮挡,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裁剪湘波纹,苍根删古玉”两句,将湘江的波纹比作精心裁剪的图案,而古老的玉石则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相得益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最后,“附僧觅紫绵,筠笼客西蜀”则描绘了僧人寻找紫色的棉花,以及客人带着竹笼前往西蜀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閒庭荒落馀,岁或客斯地。
剥落人迹稀,草木引群类。
离离侵阶除,排闼一何肆。
暂托一日欢,邻里助挥置。
垂萝戒勿剪,蟋蟀或居笥。
岁晏节候催,气肃入衣被。
微吟爱凉影,独夜不可寐。
内观无萦怀,万象静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