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水图为敦生作》
《山水图为敦生作》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滁阳山川素云美,烟树云峦望中起。

雨馀东渡涌波澜,日出丰亭炫青紫。

醒心丰乐久已废,一片寒芜见遗址。

天宁古刹竟何在,紫薇寒泉尚清泚。

我昔承恩来作郡,弹指光阴垂二纪。

琅琊寺里惯题诗,清流关前曾驻履。

况逢时清公事简,俗厚民安称治理。

转官银台又五秋,每忆旧游如梦里。

敦生携我昔作图,复索新吟耀桑梓。

挥毫赋就意无穷,极目滁山馀百里。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琏对滁阳山川美景的赞美与回忆。开篇“滁阳山川素云美,烟树云峦望中起”,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山川秀美的画面,展现出滁阳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宁静。

接着,“雨馀东渡涌波澜,日出丰亭炫青紫”两句,通过雨后东渡的波澜壮阔和日出时丰亭的色彩斑斓,进一步渲染了滁阳山川的生动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醒心丰乐久已废,一片寒芜见遗址”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丰乐亭等历史遗迹现状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历史沧桑感。

“天宁古刹竟何在,紫薇寒泉尚清泚”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天宁古刹与紫薇寒泉,表达了对这些古老寺庙与泉水的追寻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我昔承恩来作郡,弹指光阴垂二纪”则回顾了诗人自己在滁州任职的经历,感叹时间飞逝,岁月悠长,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深度。

“琅琊寺里惯题诗,清流关前曾驻履”两句,提到了琅琊寺和清流关,进一步丰富了滁州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文景观的深厚感情。

“况逢时清公事简,俗厚民安称治理”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赞赏,以及对自己作为地方官员所取得成就的自豪。

最后,“转官银台又五秋,每忆旧游如梦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任职经历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敦生携我昔作图,复索新吟耀桑梓”则点明了此诗是为朋友敦生所作,并希望新诗能照亮家乡。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遗迹的追忆,还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环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重修三过堂次原韵三首·其三

学古原非尘世侣,高踪未许俗人寻。

虚堂鸟雀争来往,野寺松筠自古今。

一榻白云新庙貌,半窗明月旧禅心。

我来聊致蘋蘩意,此日瞻依思独深。

(0)

泛文水漾

芳塘绿涨泼蒲萄,花压重楼柳染袍。

水护溪桥三四里,太平村市出英髦。

(0)

和马伯庸学士送史正翁赴嘉兴幕官

春日思家切,那堪送客归。

自怜舟似系,却羡羽能飞。

麦陇青鸠闹,花洲紫鳜肥。

登临多暇日,应报讼门稀。

(0)

惜春

何处堪惆怅,红残雨后春。

一双衣袖湿,知是折花人。

(0)

人日病卧

晴光转处尽知春,多病依然此一身。

尘世久知家是客,年华又见日为人。

愁看曲里梅花落,惊对庭前彩胜新。

沉水香残茶汁冷,薄寒无那透重茵。

(0)

赠别

南国相思子,西番笃耨香。

留君充离佩,休赌紫罗囊。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