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塘绿涨泼蒲萄,花压重楼柳染袍。
水护溪桥三四里,太平村市出英髦。
芳塘绿涨泼蒲萄,花压重楼柳染袍。
水护溪桥三四里,太平村市出英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首句“芳塘绿涨泼蒲萄”,以“芳塘”点明地点,以“绿涨”描绘春水之盛,以“泼蒲萄”形象地表现了水面的广阔与生机勃勃,仿佛绿色的波浪在荡漾,如同葡萄般蔓延开去,充满了春天的活力。
次句“花压重楼柳染袍”,将视线转向岸边,重楼指的是高耸的建筑,此处借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花朵重重叠叠,仿佛要压垮了周围的楼宇,而柳树则以其翠绿的颜色点缀其间,如同穿着绿色长袍的绅士,与繁花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第三句“水护溪桥三四里”,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致,溪桥蜿蜒于绿水之间,四周被水环绕,显得格外幽静与安详,三四里的距离,既让人感受到空间的辽阔,又不失亲近感,仿佛置身于一幅细腻的山水画中。
最后一句“太平村市出英髦”,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气息,太平村市不仅环境优美,更孕育出了杰出的人才,暗示了此地不仅风景宜人,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的历史传承,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时期江南乡村的美丽风光与人文精神,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