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旋其处,以奠中域。无替厥灵,四方是则。
神永不息,祀永不愆。以享以报,于万斯年。
言旋其处,以奠中域。无替厥灵,四方是则。
神永不息,祀永不愆。以享以报,于万斯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在进行一种祭祀活动时的送神诗,通过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和鉴赏,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首先,“言旋其处,以奠中域”表达了祭祀之所在以及仪式的庄重,这里“奠”字用得极为精妙,既有安放之意,又寓含着一种尊崇和平静。接着,“无替厥灵,四方是则”则强调了神灵不变,四处都是这份礼仪所指向的真理。这两句交织出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宇宙秩序的认知。
第三句“神永不息,祀永不愆”,更进一步深化了祭祀的重要性和持续性。这里,“神”指的是被祭拜的对象,而“祀”则是祭祀的行为本身。这两者的“永不息”与“永不愆”,表达了一种信仰的恒久与纯净。
最后,“以享以报,于万斯年”展现了古人通过祭祀来表达感恩和回报之情,以及对后世的传承与祝愿。这一句也隐含着时间的长远和文化的延续。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有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意义,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神灵以及社会秩序的敬畏之心。通过这种祭祀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思想世界和审美情趣。
万丈披鸿蒙,远势断太古。
赤山表东关,山峰建翠羽。
轻霄无驻景,群鹤有常侣。
海气浮丹毛,盈盈栖复举。
下有窈窕岩,隐隐仅可睹。
几横三玉书,粲粲黄金镂。
竹花开五色,苔叶垂千缕。
饮泉仰天浆,茹芝饱春露。
娇娇升天龙,斤斤日中兔。
关尘日暮黄,岂辨秦楚路。
片云停不飞,下覆昭王墓。
吾观庖牺龙马图,五行惟水居其初。
自从清浊奠高下,山泽通气无时无。
荆南之水亦众矣,壮观惟有巴陵湖。
世俗相传八百里,足迹未到空踌躇。
今秋持节来南楚,舟泊岳阳访奇古。
登楼始得肆遐观,万顷洪涛际天宇。
如从东岱窥沧瀛,一点仙山隔烟雨。
长风歘起层霄间,渤渤汹汹增狂澜。
轰天揭地急雷鼓,排空炫日堆银山。
须臾风止波涛定,涵泳虚空开玉镜。
金乌饮渊千丈红,白鸥落影一行动。
行客喜甚无氛埃,连翩大舸争往来。
我亦飘然下楼去,放舟中流何快哉。
蜀江西来半天泻,潇湘南接苍梧野。
一剑横空有所之,丈夫不作悠悠者。
洞庭洞庭七泽雄,邹鲁昔有观澜翁。
我今赋此良不苟,乃知有本无终穷。
《洞庭湖歌》【明·薛瑄】吾观庖牺龙马图,五行惟水居其初。自从清浊奠高下,山泽通气无时无。荆南之水亦众矣,壮观惟有巴陵湖。世俗相传八百里,足迹未到空踌躇。今秋持节来南楚,舟泊岳阳访奇古。登楼始得肆遐观,万顷洪涛际天宇。如从东岱窥沧瀛,一点仙山隔烟雨。长风歘起层霄间,渤渤汹汹增狂澜。轰天揭地急雷鼓,排空炫日堆银山。须臾风止波涛定,涵泳虚空开玉镜。金乌饮渊千丈红,白鸥落影一行动。行客喜甚无氛埃,连翩大舸争往来。我亦飘然下楼去,放舟中流何快哉。蜀江西来半天泻,潇湘南接苍梧野。一剑横空有所之,丈夫不作悠悠者。洞庭洞庭七泽雄,邹鲁昔有观澜翁。我今赋此良不苟,乃知有本无终穷。
https://shici.929r.com/shici/zMmeq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