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
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
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
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
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敦煌古城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清新气息。首句“雉堞迷离映夕阳”以“雉堞”这一城墙上的矮墙形象,勾勒出古城在夕阳余晖中的朦胧美,营造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空间的深远感。接着,“城西原是古敦煌”点明地点,强调了敦煌作为历史名城的地位。
“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这两句通过“榛苓”(榛树和苓草)和“禾黍”(庄稼)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与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蕴含着对家园的深情。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这里赞美了秋天晴朗的景色,同时强调了敦煌作为边疆重镇的重要地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边防稳固的肯定。
最后,“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诗人闲暇时放眼望去,只见荒郊外晚稻飘香,清风拂过,带来一片宁静与和谐。这不仅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敦煌古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寄托。
云隐何年屋数椽,芙蓉叠嶂俯晴川。
松房旧是藏书处,犹有虹光夜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