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好,雨丝丝。湿花枝。朱户掩,画屏围。
耐轻寒,听细响,夜何其。三更后,梦迟迟。几多思。
灯影涩,漏声稀。恨残红,愁嫩绿,晓来时。
春正好,雨丝丝。湿花枝。朱户掩,画屏围。
耐轻寒,听细响,夜何其。三更后,梦迟迟。几多思。
灯影涩,漏声稀。恨残红,愁嫩绿,晓来时。
这首清代宋荦的《三字令·春夜雨》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细腻景象。"春正好,雨丝丝",开篇便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春雨绵绵的场景,透露出生机与湿润的气息。"湿花枝"进一步渲染了雨打湿花朵的情境,显得清新而富有诗意。
"朱户掩,画屏围",通过描绘精致的朱门紧闭和华丽的画屏,暗示了主人公身处深宅大院,孤独而静谧。"耐轻寒,听细响,夜何其",写出了主人公在微寒中倾听雨声,感受时间的流逝,透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期待。
"三更后,梦迟迟",夜深人静,主人公难以入眠,梦境也变得悠长而模糊。"几多思"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思绪万千。接下来,"灯影涩,漏声稀"通过灯光昏暗和滴漏声音稀疏,烘托出深夜的寂静和主人公的愁绪。
最后,"恨残红,愁嫩绿,晓来时"以残红凋零和嫩绿初生的对比,预示着时光流转,春去秋来,增添了无尽的惋惜与惆怅。整首词以春雨为线索,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春夜中的情感波动,展现了清夜孤寂与怀旧之情。
君子之所乐,其乐且何如?
结庐在丘壑,委怀在诗书。
肃肃整冠带,雍雍对唐虞。
披阅抱中默,讽咏博怡愉。
圣贤千万言,要之归一途。
涣焉心解悟,充然道敷腴。
孰云足自守,觉可觉其馀。
舍前有修竹,舍后有芙蕖。
掇莲置俎豆,清风当座隅。
倦来聊掩卷,步出临前除。
形气既和顺,支体亦安舒。
不知老将至,但尔惜居诸。
君子之所乐,君子不我愚。
我歌适有会,愿言毋沦胥。
九州上游推大卤,独恨山形颇椎鲁。
天涯一峰今日看,快似昂头出环堵。
何年气母此融结,鬼凿神劖未奇古。
八窗玲珑透朝日,洞穴惨澹藏雷雨。
名花锦石粲可喜,乞与云烟相媚妩。
半空掷下金芙蕖,想得飞来自玄圃。
传闻绝顶更灵异,云是清都群玉府。
五云飞步吾未能,风袂泠泠已轻举。
东州死爱华不注,向在陋邦何足数。
敬亭不著谢宣城,断岸何缘比天姥。
酒船何时朝复暮,倒卷滹沱浣尘土。
唤起山灵搥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