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太平十四首·其六》
《醉太平十四首·其六》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醉太平

幽并少年。烹肥击鲜。簿楼一掷金千。向倡家醉眠。

头颅半斑。交游渐阑。嶙峋骏骨谁怜。老英雄抱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英雄在晚年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感。

“幽并少年”开篇点题,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的年轻气盛、豪情壮志,与“幽并”这一地名相呼应,可能指的是古代幽州和并州,历史上多出英豪之地。“烹肥击鲜”则展现了主人公过去的奢华生活,通过美食的描写,勾勒出他曾经的辉煌与享受。

“簿楼一掷金千”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赌博时豪掷千金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财富与地位,也暗示了他可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权力与影响力。“向倡家醉眠”,则揭示了主人公如今的生活状态——在歌妓的陪伴下饮酒作乐,以酒解愁,以歌消遣,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落寞。

“头颅半斑”、“交游渐阑”两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年华已逝、朋友渐少的现实,头上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而“交游渐阑”则表明了他社会关系的衰落,昔日的辉煌不再,孤独与寂寞成为常态。

“嶙峋骏骨谁怜”一句,将主人公比作“嶙峋”的骏马骨骼,既表达了对主人公过去英姿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前处境的同情与感慨。骏马本应驰骋沙场,如今却只能孤独地存在于回忆之中,无人问津。

“老英雄抱关”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主人公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保持着英雄的姿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是在门卫处,也可能是在内心深处,守护着自己的尊严与信念。这一句既是对主人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经历风雨、仍能保持自我价值的人们的致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到晚年时的孤独与落寞,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情感丰富,寓意深刻,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率题两章

罢世还本源,离有绝名相。

栖神不二境,体一上无上。

(0)

大还丹口诀

黄芽砂汞造,阴壳含阳花。

不得黄芽理,还丹应路赊。

世人炼至药,尽认铅黄花。

黄花是死物,那得到仙家。

黄芽非外药,内象取精华。

若到黄芽地,金银徒尔誇。

(0)

还丹歌

东方青龙,丙丁甲乙。西方白虎,壬癸凝液。

二气舍真,世人难觅。机持此宝,一水一石。

灰池焰烁,名除死籍。

(0)

金液还丹歌·其五

青龙逐虎虎随龙,赤禽交会声噰噰。

调气运火逐离宫,丹砂入腹身自冲。

(0)

柘枝舞

三敲画鼓声催急,一朵红莲出水迟。

(0)

乌石山

岩壑六七崦,茅茨三两家。

整巢归燕子,刺水长蒲芽。

贯碧流春涨,埋红落野花。

困随木上坐,脚力未须嗟。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