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世还本源,离有绝名相。
栖神不二境,体一上无上。
罢世还本源,离有绝名相。
栖神不二境,体一上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傅翕所作的《率题两章》。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本源、存在本质以及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
“罢世还本源”,诗人首先提出,要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到宇宙的根本源头。这里的“本源”指的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或终极真理,意味着超越了物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束缚,触及到了存在的本质。
“离有绝名相”,接着,诗人指出要超越有形的存在,消除对事物的名称和表象的执着。在佛教哲学中,“有”通常指代物质世界和现象界,“名相”则是对这些事物的称呼和外在表现。通过“离有绝名相”,诗人倡导一种超越感官经验、摆脱概念束缚的智慧,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
“栖神不二境”,进一步阐述了精神的栖息地。这里的“不二境”指的是没有对立、没有分别的境界,即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统一的、不二的。诗人认为,真正的精神栖息地是在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状态中,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体一上无上”,最后,诗人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与整体性。这里的“体一”意味着所有事物都源于同一本源,而“上无上”则表示这种统一性是超越了任何更高层次的存在。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对宇宙和谐、万物一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人类认知极限的终极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精神境界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交趾同星坐,龙泉佩斗文。
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
鹢首冲泷浪,犀渠拂岭云。
莫教铜柱北,祗说马将军。
性僻时难偶,神清寿有馀。
曾施卓鲁政,旧讲老庄书。
贱更襟怀旷,贫犹世利疏。
圣君将就见,慎无买山居。
孤云野鹤任天真,乘兴游梁又适秦。
兴去却归南国去,黄山何谢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