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省怀常放,居閒性自恬。
园池卅亩阔,僧俗一身兼。
博览钦匡鼎,幽栖慕宋纤。
魏三经济拙,林下自称潜。
事省怀常放,居閒性自恬。
园池卅亩阔,僧俗一身兼。
博览钦匡鼎,幽栖慕宋纤。
魏三经济拙,林下自称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事省怀常放”,透露出诗人生活简朴,心灵自由的状态。接着“居閒性自恬”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享受宁静生活的愉悦心情。
“园池卅亩阔”,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园林景观,暗示着诗人拥有一定的庄园或宅邸,可以在此享受自然之美。“僧俗一身兼”则说明诗人与世俗和宗教都有所接触,生活态度既世俗又超脱。
“博览钦匡鼎”,表明诗人热爱阅读,对知识充满敬意,可能钦佩古代的智者或学者。“幽栖慕宋纤”则表达了诗人向往宋代文人的高雅生活,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洁。
“魏三经济拙”,这里引用了三国时期魏国的三位名臣(如曹操、曹丕、曹植)的例子,暗示诗人认为自己在政治经济方面或许不够出色,但并不妨碍他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林下自称潜”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