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元仪道无迹,居憩观心静倚松。
三界永除几外想,一诚归礼释迦容。
一乘元仪道无迹,居憩观心静倚松。
三界永除几外想,一诚归礼释迦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真理的过程。首句“一乘元仪道无迹”,意味着修行的道路看似无形,却蕴含着根本的真理和法则。接着,“居憩观心静倚松”描述了修行者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观察自己的心灵,借助松树的静谧,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洞察。
“三界永除几外想”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对物质世界、欲望和虚幻的执着,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解脱。“一诚归礼释迦容”则指向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实践,通过真诚的心意,向佛陀释迦牟尼学习,接纳并实践其教诲,达到精神上的升华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詹景全对于修行、内心平静以及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我贪花月潭西住,君爱烟波洞庭去。
还向潭西望洞庭,指点云峰是君处。
春晴山阁花无那,十日寻花双屐破。
输君缥缈更轩豁,归应誇我峰头坐。
张生晓发吴门来,传君犹滞生公台。
千场红粉亦快意,万顷琉璃安在哉。
我昨期君访旧游,掉头别我神何遒。
知君未惯风波色,且伴莺花稳一丘。
西湖别谭子,离绪不可理。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
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
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
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