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故随缘尽,衰形具体微。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
老遣宽裁袜,寒教厚絮衣。
马从衔草展,鸡任啄笼飞。
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
自馀君莫问,何是复何非。
细故随缘尽,衰形具体微。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
老遣宽裁袜,寒教厚絮衣。
马从衔草展,鸡任啄笼飞。
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
自馀君莫问,何是复何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细故随缘尽,衰形具体微。”这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身体衰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淡然与接受。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这里借助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斗室中的闲僧,与外界相比之下的瘦鹤,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老遣宽裁袜,寒教厚絮衣。”诗人在此通过对待遇寒冷天气时所采取措施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适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马从衔草展,鸡任啄笼飞。”这一句则描绘了家畜与禽鸟自由自在的景象,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这里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哲学观点,即只要心境平和,就不必强求外物符合自己的意愿。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的理念。
“自馀君莫问,何是复何非。”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外界评价的超然态度,不再过问世俗的褒贬与是非,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
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秋莺尚娇姹,晚蝶成飘泊。
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
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
赪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
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
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
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