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
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
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进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充满了静谧与深远的意境。
首句“翠浮红敛暮云赊”,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渐散,呈现出由翠绿到绯红的过渡景象,仿佛是大自然在缓缓铺展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这里的“赊”字,生动地表现了云彩逐渐消散的过程,给人以时间流逝之感。
次句“山霭苍苍见月华”,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脉,山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苍茫,而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洒下清辉,照亮了这寂静的山野。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明亮与山色的深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后两句“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则转而描写诗人内心的活动。面对未知的前方,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何处可以停泊休息,但最终,他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了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人家。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偶然发现往往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普遍情感。
听深秋鸣蝉,渐催人暮霭,风露初娟。
尚有寻春仙侣,共驰华笺。珠市口,灯街前。
认酒旗、青楼高悬。
又鬓影清尊,袿薰画烛,花惹一庭烟。人生几。
开芳筵。况文园卖赋,难换金钱。
那得朱颜长驻,素蟾长圆。菱镜小,霞衣鲜。
漫揣量、卿怜侬怜。要休忘连宵,双双玉人团扇边。
宛转青山,画栏红处,并肩暗缔香盟。
有花间姊妹,证钿合深情。
恁妆镜、芙蓉暂掩,翠帘珊槛,犹自藏莺。
渐桥边、明月春风,吹老箫声。
梦中彩笔,认萧郎、重到江亭。
只鹦鹉呼来,骊驹唱去,偏自分明。
寄语玉楼红杏,休重误、陌上香尘。
望垂杨城郭,凝眉都待泥金。
正扶病、疏衾偎冷。绿净房栊,湿云催暝。
雨滴空阶,暗闻蛩语共秋醒。
猧儿闲趁,还猛触、煎茶鼎。
待检点银荷,怕蜡泪、前宵红剩。最恨。
是黄昏燕子,芳讯传来无定。
湘帘咫尺,惯撩乱、一栏花影。
便玉笛、诉尽相思,只屏底、更无人听。
更莫忆瑶珰,缄札是他曾省。
咄咄书囚,问麴部诸贤,肯与吾游。
登山临水,尽意绸缪。人生作达都休。
纵杜康焦革,能消得、几斛穷愁。
只朝朝,待垆边换酒,未办貂裘。
漫道沙场食肉,便醉乡论赏,李广难侯。
树下匏壶,菊间瘿杓,瞢腾直壶今秋。
更莼羹鲈脍,付樵青、点检厨羞。
任儿曹,惜吾家仆射,勿筑糟邱。
溪藤小幅,认湖唇石罅,结就茅屋。
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
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
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
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
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