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藤小幅,认湖唇石罅,结就茅屋。
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
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
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
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
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
溪藤小幅,认湖唇石罅,结就茅屋。
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
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
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
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
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首先,诗中“溪藤小幅”、“湖唇石罅”、“结就茅屋”,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质朴与和谐,小溪蜿蜒,湖畔石缝中生长着简陋的茅屋,透露出一种原始的美。接着,“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芭蕉叶茂盛,为湖面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描述了农耕生活的情景,药草在田间生长,秫田里收获着作物,闲暇时还能听到松林间的瀑布声,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描绘了两位老人划船归来的情景,他们相视而笑,如同天鹅般优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老年人安详、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海燕每年迁徙,寻找栖息之所,而人却常常漂泊不定,难以找到稳定的居所。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回忆年轻时与朋友共度风雨的日子,梦想着能再次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在花丛中与鸥鸟和谐相处,在芦苇间射鸭取乐,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希望将这份美好留在画中,让湖光山色共同见证这份清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田园之乐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北望紫山横紫烟,南窥天印削青天。
柴门古木行荒径,柳堰回溪抱野田。
蕉叶舞墙凡几处,藤根萦石自何年。
穿巢鸟鹊初将子,落簇红蚕已上绵。
行客卖茶微雨里,农夫依饷古槐边。
身抛岁月何须记,地远尘埃亦自怜。
卖却异书多买犊,收将狂性且逃禅。
申屠即树成居屋,陶令逢人馈酒钱。
云至剩添閒伴侣,花开新得小婵娟。
眠惊鹤啄弹琴石,坐爱鱼吞洗墨泉。
四大有生皆梦幻,一真无累即清玄。
所希畏垒庚桑子,莫羡丹阳葛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