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亭高倚白云堆,槛外风涛入坐来。
万古仍悬波底月,祇今谁是谪仙才。
天留采石供汤沐,地拥三江佐举杯。
莫怪石尤羁客舫,为公端合再低回。
荒亭高倚白云堆,槛外风涛入坐来。
万古仍悬波底月,祇今谁是谪仙才。
天留采石供汤沐,地拥三江佐举杯。
莫怪石尤羁客舫,为公端合再低回。
这首明代韩日缵的《捉月亭》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远的画面。首句“荒亭高倚白云堆”,以“荒亭”点出地点之孤寂,“高倚白云堆”则勾勒出亭子矗立于云雾之上的雄伟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槛外风涛入坐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亭外,风与涛声仿佛直接涌入亭中,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磅礴力量与宁静之美并存的奇妙体验。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万古仍悬波底月,祇今谁是谪仙才。”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时间的永恒与个人的渺小对比,波底之月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而“谪仙才”则暗指那些能与自然和谐共处、领悟其深意的非凡人物。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谪仙般才情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否达到如此境界的自我反思。
“天留采石供汤沐,地拥三江佐举杯。”这两句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天地以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天留采石,地拥江水,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情趣的渲染,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最后,“莫怪石尤羁客舫,为公端合再低回。”这两句诗以“石尤羁客舫”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同时,诗人也期待着再次回到这里,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捣荠餐铁杵,此味知者鲜。
乘车入鼠穴,闻者知其舛。
打铁作门限,鬼笑定不免。
点雪红炉中,达观理甚显。
当局自然迷,正欠拨一转。
上马奔前程,此著须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