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起春衫带小冠,轻鞭瘦马雪泥乾。
二十四番春正好,莺花乞与眼前看。
着起春衫带小冠,轻鞭瘦马雪泥乾。
二十四番春正好,莺花乞与眼前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春衫、头戴小冠的旅人,骑着一匹瘦马,在雪地上轻鞭前行的场景。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不仅有春衫和小冠的装扮,还有轻鞭、瘦马以及干爽的雪地,都让人感受到初春时节的清新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幅生动的郊游画面。
“二十四番春正好”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古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在这样的季节里,黄莺啼鸣,百花争艳,诗人表达了希望将这美好的春景尽收眼底的愿望。“莺花乞与眼前看”,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蕴含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捕捉了春天的韵味,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温暖的阳光、轻柔的春风以及万物复苏的景象。
忆昔元时方失鹿,群雄云扰相驰逐。
天运从来无百年,白日狐狸走人屋。
乾坤自合归真主,圣皇仗剑兴濠土。
一时附翼攀鳞士,挥戈转战如虓虎。
英雄千古真不数,恍若鹏抟与凤翥。
画工好手笔端奇,能将丰采传毫素。
吾闻云台之将称四尺,夹辅真人白水出。
又闻凌烟炳日绘功臣,晋阳开府何嶙峋。
往事空嗟自汉唐,风云契合今犹芳。
试看青绡一幅里,英风飒飒生华堂。
岁往方惊发,翁归益怆神。
见闻如梦寐,涕泪湿衣巾。
忆昔来京国,居亭与汝邻。
诗书知世泽,行谊识清贫。
把臂牛山顶,分携泗水滨。
刹尘无不涉,今古尽同论。
黾黾三更岁,飘飘一第春。
谁能忘故旧,翻使白头新。
佐礼重来日,迟回二十年。
登堂敷旧几,坐我率天真。
妻子多亡在,孙枝始一人。
凄凉感生世,笑谈间悲辛。
每诵予文句,朝闻夕可篇。
并欣神辨什,谁谓便宜然。
一尽无多虑,千年不复亲。
柳条自荣悴,竹色倍伤神。
对酒思同酌,当歌无故人。
生涯知有极,世量渺无津。
舟航须疾作,无使更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