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破草鞋,无跟又无耳。
袈裟包不得,拄杖挑不起。
只知赤脚下桐城,不免桐城人笑你。
一双破草鞋,无跟又无耳。
袈裟包不得,拄杖挑不起。
只知赤脚下桐城,不免桐城人笑你。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心月所作的《宗道者赞》,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名叫宗道的僧人形象。他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不仅没有跟,也没有耳朵,形象颇为朴素甚至有些寒酸。他的袈裟无法完全包裹住身体,连拐杖都无力挑起,暗示了他生活的困顿和修行的艰难。
诗中“只知赤脚下桐城”表达了宗道者专注于内心修行,对外界物质条件的忽视,即使在桐城这样的地方,他也只关心自己的禅修,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然而,“不免桐城人笑你”则揭示了宗道者的生活选择并未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或认同,可能会受到嘲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宗道者特立独行的僧人风貌,以及他在追求精神境界时所面临的世俗挑战,寓含了对执着于内心修行者的敬佩与同情。
月懒兰闺,云慵柳榭。倩魂飘断帘隙。
细写生绡,化入暝烟无迹。
暗银塘、腻粉吹香,伴那日、曲阑空碧。
脉脉镇、含娇欲堕,个中描得。怯咏西楼素魄。
剩一缕吟边,茜丝沾湿。睡熟闲鸥,波底梦痕凉白。
颤罗衣、画槛风侵,褪不尽、可怜颜色。
颦夕怅团栾,小影花阴遥隔。
河桥人去,便柔腰影瘦,堕鬟钗乱。
拂水藏鸦,锦城不记年光换。
斜风冷雨隋堤畔,那更忆、舞馀娇困。
问灵和、往日张郎,可风流犹擅。应念繁华事散。
方落絮抽条,便成凄惋。
人世愁多,从今莫向人青眼。
离怀别苦何时断,待种向、小庭深院。
不堪惯、只系斑骓,临野岸。
殿春春已去,池台如梦,销魂一顾。
梦不分明,休问谁家庭宇。
淡薄脂痕慵傅,拚禁受、几番风雨。
君莫妒,同命东风,尽甘迟暮。
空自忏、绀鬓年年,情天易老,念念芳悰非故。
不应邂逅,迎笑花枝,如此萧凉情绪。
试检点、人间何味,漫赢得、清愁如许。
谁共语,倦矣栖林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