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馀风雨,欣此夕景开。
三五望澄光,华月期不乖。
儿童媚灯火,喧喧箫鼓催。
四邻多行辈,任质两不猜。
邀为里中会,咸以觞豆偕。
礼考洪武旧,义必幽显该。
崇坛秩无文,祈年涤凶灾。
堵观骇乍见,班坐辞相挤。
欢宴适未周,荅问各有裁。
愧我何以酬,所愿闾里谐。
业比同好恶,意豁忘形骸。
即事援往昔,谁不感且哀。
小怨岂足留,圣谟良可怀。
终然白首聚,不叹沈蒿莱。
新年馀风雨,欣此夕景开。
三五望澄光,华月期不乖。
儿童媚灯火,喧喧箫鼓催。
四邻多行辈,任质两不猜。
邀为里中会,咸以觞豆偕。
礼考洪武旧,义必幽显该。
崇坛秩无文,祈年涤凶灾。
堵观骇乍见,班坐辞相挤。
欢宴适未周,荅问各有裁。
愧我何以酬,所愿闾里谐。
业比同好恶,意豁忘形骸。
即事援往昔,谁不感且哀。
小怨岂足留,圣谟良可怀。
终然白首聚,不叹沈蒿莱。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上元节(元宵节)里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民间节日的欢乐与和谐。诗人罗洪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夜晚,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情景。
诗中首先描述了新年余雨后的景象,接着点出上元节的庆祝活动,月光皎洁,儿童嬉戏于灯火之中,乐声和鼓声交织,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邻里间互不猜疑,共享盛宴,体现了社区间的和睦与团结。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虔诚,崇高的祭坛上,人们按照传统礼仪进行祭祀,祈求吉祥与消除灾祸。在这样的仪式下,围观者无不感到震撼,而参与者则在座位上恭敬地聆听誓文,场面庄严肃穆。
宴会中,人们尽情欢笑,相互问答,气氛热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认为即使有小的争执,也应以圣贤的教诲为准则,最终希望邻里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度过白头偕老的岁月。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和谐,更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道德教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
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
僮仆惯苦饮,食美翻憎嫌。
朝朝忍饥行,戚戚如难堪。
中下无正性,所习便淫耽。
一染不可变,甚于茜与蓝。
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
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
暑天难可度,岂复更持觞。
树里鸣蝉咽,宫中午漏长。
病夫心益躁,静者室应凉。
几欲相寻去,红尘满路旁。
诏书飞下五云间,才子分符不等闲。
驿路算程多是水,州图管地少于山。
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
清净化人人自理,终朝无事更相关。
白须芸阁吏,羸马月中行。
庄僻难寻路,官闲易出城。
看山多失饭,过寺故题名。
秋日田家作,唯添集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