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
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
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
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
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
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然超脱的生活态度,通过赠送宝镜这一行为,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开篇“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两句,以轻松自然的笔法,将宝镜比作清澈明亮的圆月,既展现了宝镜的珍贵,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镜久自逾明,人久情愈歇”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镜中所见变化的感慨。镜子虽历经时日而光彩不减,但人的情绪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平复。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与情感淡出的深刻体悟。
“取镜挂空台,于今莫复开”一句,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将宝镜悬挂在虚空之台,不再打开它,是诗人对于尘世的一种放下,选择了一种心灵的宁静。
最后,“不见孤鸾鸟,香魂何处来”两句,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孤鸾鸟不见,可能象征着友情或爱情的缺失,而“香魂”则是对逝去之美好的一种缅怀。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在超脱中依然保留的人性情感。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作,通过宝镜这一物象,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越红尘的情绪。
吴趋山水古无匹,一角西南更幽绝。
灵岩深秀邓尉奇,环燕由来孰优劣。
名山本待名人游,江夏才子今其俦。
尘区闭置不得意,约客试探千岩幽。
青山鸣禽劝客醉,吴王池馆春常在。
响屐廊边细草香,玩花池畔清波汇。
一望红亭白塔间,孤高佛日还追攀。
忽惊具区出足底,琉璃冷浸双烟鬟。
相将更泛清溪棹,何处幽香来绝妙。
吾家山畔桐井东,积雪千条留玉照。
年年梅花春早开,今年二月犹含荄。
凝冰敛雾一万树,忍寒为待诗人来。
诗人自古多好事,似此清游难恝置。
已将踪迹付丹青,更录千诗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