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南山中,惊魂带馀怖。
忽闻鼙鼓声,夜壑松风度。
投宿南山中,惊魂带馀怖。
忽闻鼙鼓声,夜壑松风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投宿南山时的紧张与不安情绪。首句"投宿南山中",简洁地交代了背景,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山中的孤寂。接着的"惊魂带馀怖",通过"惊魂"和"余怖"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尚未完全消散的状态。
"忽闻鼙鼓声"这一转折,将读者从宁静的环境拉向紧张的氛围,仿佛战鼓的声音穿透了深夜的静谧,带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夜壑松风度"进一步渲染了情境,以松风的呼啸声与鼙鼓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深山战场的壮烈与苍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身处险境时的内心波澜,以及对未知危险的担忧,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爱玉华仙供,偶移影,下瑶池。
怅野渚苍烟,结根非所,繁*争欺。
风清月寒半坠,道无情、有恨欲谁知。
罗袜凌波微步,淡香高韵幽姿。
风烟首梦共溪。
采采画船归。
趁粉露和香,秋光细酿,琼液淋漓。
招呼谪仙共饮,记两舷、脚踏醉吴姬。
一曲清吟未了,翠盘狼藉珠玑。
际河山两界,道此地,正文卫。
才北渚离筵,南亭奔迓,终岁倥*。
风流故家从事,暂淹留、莲幕簿书业。
更办锦*诗句,笔端晕碧裁红。
今朝寿席且从容。
宾客喜相同。
就雪蚁浮香,眉毫舒彩,莫放杯空。
人生正须适意,尽冰梢、蜡蒂未冲融。
海曲尚存遗爱,稼齐自有春风。
名似未雅。
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
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谁曰不然。
仲先因请予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
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朱校云音疑乐误)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朱校云侠误)耳。
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可也,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
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头、满*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蛟龙恐下然犀,风起浪翻如屋。
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