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露冷蒹葭白,淡月笼沙秋一碧。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
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
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
天空露冷蒹葭白,淡月笼沙秋一碧。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
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
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应选在娄水道中送别友人徐孟孺前往西湖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复杂的情感。
首句“天空露冷蒹葭白”,以清晨的露水和白色的芦苇开始,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淡月笼沙秋一碧”一句,将淡淡的月光洒在沙滩上,映衬出秋天的碧绿,画面感十足。这两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季节的变换,勾勒出一幅清晨湖边的静谧景象。
“夜深微语破鸿濛,知君剩有烟萝癖”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深夜里,友人轻声细语,似乎在诉说着对烟萝(一种植物)的痴迷,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今朝共醉娄水船,明朝还著武陵屐”两句,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娄水之上共饮畅谈,预示着明天友人将踏上前往武陵(此处借指西湖)的旅程。这种离别的气氛中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武陵之胜何处寻,苍茫万顷桃花深”则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想象中西湖的桃花盛开,一片苍茫,充满了神秘与美丽。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南高北高青不断,湖光山色遥相侵”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南边与北边的青山连绵不绝,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有时扶筇啸绝顶,忽复抱琴云水阴”则展现了诗人想象中友人在西湖游玩时的情景,无论是登高远眺还是抚琴于山水之间,都充满了诗意与自由。
最后,“乘兴往还无不可,借此一舒廓落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随兴所至,无论去往何方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吁嗟乎香山白社空尘土,西陵红粉销烟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借用白居易与香山的典故,以及西陵(可能指西湖)的红粉佳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千秋佳事至今传,三竺六桥竟谁主”则表达了对西湖美景流传千古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对西湖美景归属的思考。
“依稀记得客游年,片片红霞落麈尾”则是对过去旅行经历的回忆,片片红霞落在麈尾(拂尘)上,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
“两湖杳霭梦见之,平分风月今有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在梦中再次相遇,共享风月。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皂帽何处峰,青天敛芙蓉。
屼峍昆仑顶,窈窕蓬莱宫。
本自同大块,精气有所钟。
洒落看诸山,诸山赴海同。
群峰与万壑,拱揖如朝宗。
壁立千万仞,凤凰翔高风。
于兹拟埋玉,可以配我公。
二纪犹此劫,五百隐奇踪。
一朝迥神异,冀北马群空。
识我平生矣。十余年、韩檠杜椠,祇君相似。
斫地狂歌歌未罢,且复纵横自喜。
漫赢得、江山如此。
云梦胸中吞八九,问谁堪、豪杰同生死。
成败恨,徒为尔。西湖旧事重提起。
怅新来、关山雨雪,游踪难纪。
盼尽飞鸿芳讯阻,处处心魂相倚。
见说是、天涯人迩。
太上忘情仍不免,笑英雄、自古欺人耳。
天下事,语还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