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之地何雄哉,秀压元圃超蓬莱。
大江如龙天际起,山从佛国西飞来。
云间三百六十寺,合丹凝紫开楼台。
涌金门前浪花白,好峰两点青如苔。
宋朝文物已草莽,荒碑遗碣高崔嵬。
黄龙白虎消王气,金凫玉雁飞寒灰。
鸱?浮江去不返,渺渺万里云涛堆。
吾生守拙门不出,结屋低傍山之隈。
会稽未及探禹穴,赤城未及游天台。
每怀此地不得到,矫首遐望空徘徊。
君今远游别我去,南风十幅蒲帆开。
望湖楼前吹铁笛,冷泉亭下传瓷杯。
问君此去何时回,安能西子湖头放歌逐君去,一洗胸中结轖之尘埃。
钱塘之地何雄哉,秀压元圃超蓬莱。
大江如龙天际起,山从佛国西飞来。
云间三百六十寺,合丹凝紫开楼台。
涌金门前浪花白,好峰两点青如苔。
宋朝文物已草莽,荒碑遗碣高崔嵬。
黄龙白虎消王气,金凫玉雁飞寒灰。
鸱?浮江去不返,渺渺万里云涛堆。
吾生守拙门不出,结屋低傍山之隈。
会稽未及探禹穴,赤城未及游天台。
每怀此地不得到,矫首遐望空徘徊。
君今远游别我去,南风十幅蒲帆开。
望湖楼前吹铁笛,冷泉亭下传瓷杯。
问君此去何时回,安能西子湖头放歌逐君去,一洗胸中结轖之尘埃。
这首明代诗人陶振的《送章彦德游钱塘》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钱塘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祝福。
首句“钱塘之地何雄哉”,直接点出钱塘的雄伟气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秀压元圃超蓬莱”一句,将钱塘的秀丽与仙境相提并论,凸显其非凡之处。“大江如龙天际起,山从佛国西飞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钱塘江的壮阔与群山的连绵,仿佛一条巨龙从天边蜿蜒而来,而山峦则从遥远的佛国飞来,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云间三百六十寺,合丹凝紫开楼台”展示了钱塘丰富的宗教文化与建筑之美,三百六十座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色彩斑斓的楼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接着,“涌金门前浪花白,好峰两点青如苔”通过涌金门的白浪与远处山峰的青翠对比,展现了钱塘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宋朝的繁华已成过往,“宋朝文物已草莽,荒碑遗碣高崔嵬”。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荒凉的碑石。接下来,“黄龙白虎消王气,金凫玉雁飞寒灰”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沉寂与衰败,黄龙白虎象征着王权的消逝,金凫玉雁则暗示着昔日荣华的烟消云散。
“鸱?浮江去不返,渺渺万里云涛堆”以鸱?(一种神话中的怪鸟)的传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吾生守拙门不出,结屋低傍山之隈”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虽有志向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亲临钱塘的遗憾。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会稽未及探禹穴,赤城未及游天台。每怀此地不得到,矫首遐望空徘徊。”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游钱塘的遗憾,以及对友人即将前往钱塘的期待与祝福。
“君今远游别我去,南风十幅蒲帆开”点明了友人即将启程,诗人以南风和蒲帆的形象,预祝友人旅途顺利。接下来,“望湖楼前吹铁笛,冷泉亭下传瓷杯”描绘了友人在钱塘的美好时光,通过吹笛饮酒的画面,展现了友人旅途中的欢愉。
“问君此去何时回,安能西子湖头放歌逐君去,一洗胸中结轖之尘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希望友人归来时能洗净心中的尘埃,带着满载的故事与回忆回归。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钱塘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更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