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依岩扫雪堆,琳琅合撰助栽培。
因之遥忆河南北,能否均教护麦荄。
竹径依岩扫雪堆,琳琅合撰助栽培。
因之遥忆河南北,能否均教护麦荄。
这首诗描绘了竹径与雪景的和谐之美,以及对自然界的关怀之情。诗人通过“竹径依岩扫雪堆”这一句,展现了冬日里竹径在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静谧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接着,“琳琅合撰助栽培”一句,可能是指竹子与其它植物共同生长,互相促进,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暗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因之遥忆河南北,能否均教护麦荄”则表达了诗人对更广阔地域的关注,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关心。麦荄是小麦根部的幼苗,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力。诗人希望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其他地方,都能保护好这些农作物的根基,确保粮食安全,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还蕴含了对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君往为官处,江西寇已平。
狱閒空剑气,堂静响琴声。
有法催常税,无私得众情。
时方急贤路,名定达公卿。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支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致丰年。
君隐非山隐于市,安有万丈苍崖千丈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潴引清泚。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大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