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明向上事,须具顶门眼。
若具顶门眼,始契出家心。
既契出家心,常具顶门眼。
欲明向上事,须具顶门眼。
若具顶门眼,始契出家心。
既契出家心,常具顶门眼。
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法真的《偈二首》之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观念。
“欲明向上事,须具顶门眼。” 这两句诗强调了洞察力的重要性。在佛教中,“顶门眼”象征着智慧和洞察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理解佛法的深意。只有具备这样的智慧,才能明白佛教所追求的“向上事”,即超越世俗、追求解脱的道路。
“若具顶门眼,始契出家心。”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深刻的洞察力时,他才能真正理解并认同出家人的生活和修行目标。出家不仅是放弃尘世的物质生活,更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觉悟。
“既契出家心,常具顶门眼。” 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过程。一旦一个人理解并认同了出家的心志,他就应该持续保持这种洞察力,不断地深入修行,以实现最终的精神解脱。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体现了佛教中对智慧和修行的重视,以及对出家生活本质的理解和追求。
宾主铛坐成三丁,以菊分题君得屏。
两屏夹立君中坐,君其吉兆当屏星。
化工开花等儿戏,园子结花象物形。
宗英乘船正荡漾,而我对塔方岧亭。
人幸似花同臭味,花亦与人共芳馨。
菊潭之水明且清,楚畹之英驻而龄。
细思杜老看谁健,争似刘伶终不醒。
男儿闻健且饮酒,良辰莫作痴冻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