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
客来时举酒,饭后定分茶。
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
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
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
客来时举酒,饭后定分茶。
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
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借住在渔乡的主人,心境平和,将此地视作自己的家。客人来访,他举杯相迎;饭后,又细心安排品茗。老人与他和睦相处,山中的孩童懂得为他献上鲜花。诗人以“扁舟随意坐”表达出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以“不羡斗边槎”表明自己并不羡慕世俗的名利追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