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长放秋千静,风雨和愁都未醒。
裙边余翠掩重帘,钗上落红伤晚镜。
朝云卷尽雕阑暝,明月还来照孤凭。
东风飞过悄无踪,却被杨花送微影。
一春长放秋千静,风雨和愁都未醒。
裙边余翠掩重帘,钗上落红伤晚镜。
朝云卷尽雕阑暝,明月还来照孤凭。
东风飞过悄无踪,却被杨花送微影。
这首《玉楼春》由清代诗人张惠言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静谧、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变幻与人物内心的感受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一春长放秋千静”,以“秋千”这一传统春日活动为切入点,暗示了春天的悠长与宁静,同时也预示着某种静默中的期待或等待。接下来,“风雨和愁都未醒”一句,直接点明了外界环境与内心情绪的交织,风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喻了生活中的波折与烦恼,而“愁”字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裙边余翠掩重帘,钗上落红伤晚镜”两句,通过服饰和首饰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翠色的裙边与落红的钗上,不仅展现了春去夏来的自然更替,也隐喻了青春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晚镜之“伤”,更是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感伤融为一体,增添了诗作的哀婉之情。
“朝云卷尽雕阑暝,明月还来照孤凭”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景象,朝云散去,雕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寂寥,明月的出现虽带来一丝光明,却也映照出孤独的身影。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凄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
最后,“东风飞过悄无踪,却被杨花送微影”以东风与杨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短暂性。东风虽悄无声息地掠过,但杨花却留下了细微的痕迹,象征着生命虽短暂,却依然能留下美好的印记。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哀愁之余,也蕴含着一份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玉楼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