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照墟里,屋下春泉鸣。
驱牛出东阡,旦作农事耕。
不惜筋力劬,但愿禾黍成。
遐哉鹿门意,千古斯能并。
晨光照墟里,屋下春泉鸣。
驱牛出东阡,旦作农事耕。
不惜筋力劬,但愿禾黍成。
遐哉鹿门意,千古斯能并。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牛路春耕》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的田园景象。首句“晨光照墟里”展现了明亮的阳光洒在村落的角落,透露出生机与活力。接着,“屋下春泉鸣”以泉水声衬托出宁静的乡村生活,春意盎然。
“驱牛出东阡”写农夫牵着牛走向田间小路,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体现出农耕文化的勤劳与质朴。接下来,“旦作农事耕”强调了农民早起辛勤耕耘的精神,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不惜筋力劬”直接表达了农夫不畏辛劳的决心。
最后两句“遐哉鹿门意,千古斯能并”则借鹿门山隐士的生活理想,表达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专心农事的高尚情操的赞美,认为这种精神是自古以来就值得推崇的。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诗意。
寒鸦畏影避不得,天地并作秋水色。
浩浩烟霜千里高,亭亭三点两点黑。
汝自哀鸣夜长极,俯视严城深阒寂。
我自竦肩鹤一只,苦吟咢咢杂叹息。
劝君双眼清回碧,耐此孤月凌厉白。
莫宿高楼最高柳,主人已为路旁客。
花房春风吹舞衫,旧燕新人不相识。
穷檐冻雀尔所见,一瞬空仓不得食。
何如入我香苑树,钵饭慈乌共朝夕。
呜呼汝鸦无肝膈,昨夜凄凉今不忆。
西风刺骨一万丈,南枝微命几寸翼。
当时只是望春回,不道春来愁共来。
于今最惜残春去,无奈春去愁偏住。
我愁不是为春愁,愁在阊阖十二楼。
帝阍渺渺凭谁叩,弱水茫茫绝行舟。
却从麻姑向东海,卧看沧桑几千载。
桑田变尽海中波,一段心情镇常在。
我有琢玉连环纽,愿系君恩得长久。
我有百炼双吴钩,与君试斩蛟与虬。
天高日远难为遇,以暗投人不知处。
玉京回首空白云,瑶台别路隔红尘。
花前可惜对余春,清歌未了涕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