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十日九日閒,无日无时不闭关。
儿童惯识常来客,暂放柴扃一往还。
洞门十日九日閒,无日无时不闭关。
儿童惯识常来客,暂放柴扃一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洞门景象。首句“洞门十日九日闲,无日无时不闭关”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洞门的封闭状态,仿佛与外界隔绝,只有在极少数的日子里才会开启。这种反复强调的“闭关”,营造出一种隐逸、避世的氛围。
接着,“儿童惯识常来客,暂放柴扃一往还”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儿童对常来客的熟悉和短暂的开门,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里的“柴扃”指的是用柴木做的门闩,形象地描绘了洞门的简朴与自然。通过儿童这一视角,诗人巧妙地传达了洞门虽闭,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的信息,反而因为偶尔的开放,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小社区中的一部分,充满了生活的温暖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洞门内外截然不同的世界,以及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它不仅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更蕴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笋舆度城阴,迤逦南屏麓。
村溪时映带,陂陀半起伏。
远翠九里松,浓碧万竿竹。
梯云捷飞猱,登顿舆夫熟。
危磴红泉泻,泠泠奏笙筑。
异境忽天开,高洞得石屋。
状若敞轩槛,筵任肆水陆。
环壁镌罗汉,数五百十六。
巍然坐释迦,诸佛周其足。
旁列石枰枕,朝暮閒云宿。
神工与鬼斧,驱使殆阿育。
两窟尤深邃,欲控终瑟缩。
冰楼寒凿齿,浮螺字横读。
后洞深复深,异产飞白蝠。
大仁寺犹在,齐树楼谁筑。
杖藜一舒啸,俗尘吐几斛。
锦屏叠环抱,绣岭互回复。
芳鲜积阶平,仙风吹谡谡。
似有鸾凤音,佳人老空谷。
流连宁忍去,将行更返瞩。
归路下苍烟,湖光荡新绿。
《游石屋洞》【清·顾璜】笋舆度城阴,迤逦南屏麓。村溪时映带,陂陀半起伏。远翠九里松,浓碧万竿竹。梯云捷飞猱,登顿舆夫熟。危磴红泉泻,泠泠奏笙筑。异境忽天开,高洞得石屋。状若敞轩槛,筵任肆水陆。环壁镌罗汉,数五百十六。巍然坐释迦,诸佛周其足。旁列石枰枕,朝暮閒云宿。神工与鬼斧,驱使殆阿育。两窟尤深邃,欲控终瑟缩。冰楼寒凿齿,浮螺字横读。后洞深复深,异产飞白蝠。大仁寺犹在,齐树楼谁筑。杖藜一舒啸,俗尘吐几斛。锦屏叠环抱,绣岭互回复。芳鲜积阶平,仙风吹谡谡。似有鸾凤音,佳人老空谷。流连宁忍去,将行更返瞩。归路下苍烟,湖光荡新绿。
https://shici.929r.com/shici/RM4J4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