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
玉玺久归沧海去,铜驼空见碧苔封。
已无抔土藏遗剑,犹有馀民泣堕弓。
一曲雍门歌不尽,满山松柏起悲风。
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
玉玺久归沧海去,铜驼空见碧苔封。
已无抔土藏遗剑,犹有馀民泣堕弓。
一曲雍门歌不尽,满山松柏起悲风。
这首《厓山吊古(其三)》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和历史的深沉感慨。
首句“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相对的景象,古祠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寂寥,与繁华的行宫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
“玉玺久归沧海去,铜驼空见碧苔封”两句,运用了“玉玺”和“铜驼”这两个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意象,玉玺象征着皇权的象征,而铜驼则常用来比喻国家的衰败。这两句通过描述玉玺被海水淹没,铜驼上长满了碧绿的苔藓,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衰落。
“已无抔土藏遗剑,犹有馀民泣堕弓”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伤的主题。这里的“抔土”、“遗剑”、“余民”和“堕弓”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最后,“一曲雍门歌不尽,满山松柏起悲风”以音乐和自然景观作为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雍门是战国时期著名琴师的居所,这里借用“一曲雍门歌不尽”来表达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和哀思。满山的松柏在悲风中摇曳,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也寓意着历史的回响和不朽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畏景又加旱,火云殊未收。
篱暄饥有雀,池涸渴无鸥。
岸帻头仍痛,褰裳汗亦流。
若为当此日,迁客向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