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夜已分,遗编味方永。
一唱而三叹,转觉寸心烱。
丽水金最精,蓝田玉偏莹。
云胡苦茅塞,久未臻斯境。
青灯夜已分,遗编味方永。
一唱而三叹,转觉寸心烱。
丽水金最精,蓝田玉偏莹。
云胡苦茅塞,久未臻斯境。
此诗《夜坐》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通过“青灯夜已分,遗编味方永”两句,描绘了深夜中青灯下阅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沉浸在书籍之中,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着文字的永恒魅力。
“一唱而三叹,转觉寸心烱”,表达了诗人对书中内容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共鸣,每一次诵读都引发内心的强烈反响,使得心灵为之振奋。这里运用了音乐的比喻,将读书的体验比作歌唱,通过多次吟咏,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丽水金最精,蓝田玉偏莹”两句,以自然界的珍宝来比喻书籍中的智慧与价值,强调了知识的宝贵和珍贵。这里的“丽水金”和“蓝田玉”分别象征着书籍内容的精粹和高雅,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最后,“云胡苦茅塞,久未臻斯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思想上的困惑和局限性的反思,以及对当前所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感慨。诗人意识到,由于过去的无知和狭隘,未能充分领略到书籍的深邃之处,而现在终于有所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夜读时的心灵之旅,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深切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学问的热爱和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
去年山中行,未了庐山意。
今年江上望,始尽庐山势。
只道山中行,未识庐山面。
那知江上望,已失庐山愿。
人生出处前料难,向来窗下有此山。
一行作吏事便废,十年读书早已悔。
五老招人笑举头,三老催船不自由。
柔橹一声天似水,无情飞起两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