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与情趣交融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即九月初九)独自居住于临玉之地时的情怀和感受。
“端居临玉扆”,诗人选择了一处幽静的环境作为自己的居所。玉扆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境界,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处清幽雅致的书房或居室,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高尚的情操。
“初律启金商”,这里的“初律”指的是秋季的开始,秋天是五行之中属金的季节,而“金商”则是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式,用以比喻秋天清新的气息。诗人通过这种写法,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文化和自然相结合的情境中。
接下来的几句,“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则是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凤阙”和“龙闱”的意象,将宏伟的宫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则是对秋天大地清净、山中气息沉着以及林间风和露水持续的描写,这些都是秋季特有的景象。
以下几句,“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则是对植物生长状况的细致观察。这里通过兰草、岩桂、荷花和菊花等植物的不同状态,表现了秋天物候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生长与衰老并存的哲理。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这两句则是对动态景象的描绘。“挥鞭”可能指的是骑马者挥舞马鞭,“争电烈”则形容速度极快,如同电光般划过夜空。而“飞羽乱星光”则是在描述鸟儿在星辰点缀的夜晚中自由翱翔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句,“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感悟。“柳空穿石碎”可能是指风吹过垂柳的声音,如同小溪流水经过石块发出的声响。而“弦虚侧月张”则是在描绘夜晚拨动琴弦,琴音在明亮的月光下回荡开来的情景。
最后,“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诗人通过对猿啼、雁过等自然声响的描写,以及日暮时分车轮缓慢、归途人群聚集的情景,表达了对归家的向往和日落时分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
呼吸东风养姹婴,翰林非主墨非卿。
吾身元与三才并,此性须存一点明。
盘谷钓鲜深复窈,羌村倾榼浊还清。
久要谁似长宁守,尚记慈恩恶姓名。
雅致装庭宇。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
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刚被金钱妒。
拟买断秋天,容易独步。粉蝶无情蜂已去。
要上金尊,惟有诗人曾许。
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
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鹤发鸦髫,欢捧霞觞,酌丹井泉。
庆湘山峰顶,飞来古佛,剑池洞里,活底神仙。
春雨悭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
公知否,只活人阴德,合寿千年。宝猊香喷沈烟。
环艳翠明红拥寿筵。
最一般奇特,凤雏新贵,斑衣绿绶,光彩相鲜。
帝命师臣,钦哉有子,飞诏看看又月边。
黄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