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开先寺漱玉亭》
《开先寺漱玉亭》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未游漱玉亭,先诵东坡诗。

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

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

飞桥已堙没,故迹多推移。

空馀高岩与深谷,落日惨淡松风吹。

白龙依旧出青峡,散沫下作清涟漪。

古来陵谷会迁变,况乃景物资人为。

云间滟滟吐寒月,清光不减翁当时。

相望一世发孤笑,坐使万古生长悲。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题为《开先寺漱玉亭》。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名篇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感慨。首句“未游漱玉亭,先诵东坡诗”,表达了诗人虽未亲临漱玉亭,却早已在心中吟诵苏轼的诗句,流露出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情感。

接着,“手持芙蕖跳下清泠中,疑非谪仙不能为此词”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手持荷花跃入清澈水中的仙人,暗示了对苏轼才华的敬仰。随后,“后翁三十年,我亦游于斯”则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变化,三十年后,诗人也来到了漱玉亭,体验着相似的情感。

“飞桥已堙没,故迹多推移”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昔日的飞桥已经消失,原有的痕迹也发生了改变。然而,“空馀高岩与深谷,落日惨淡松风吹”中,诗人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尽管物是人非,但自然之美永恒不变。

“白龙依旧出青峡,散沫下作清涟漪”通过想象中的白龙从青色峡谷中涌出,其喷出的水雾化作清澈的涟漪,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最后,“古来陵谷会迁变,况乃景物资人为”提醒人们自然景观和人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云间滟滟吐寒月,清光不减翁当时”描绘了云层间月亮的光辉,如同古人一样明亮,象征着时光流转中不变的自然之美。诗人与古人相望,发出孤独的微笑,同时为这永恒的悲哀而长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路学士知河中府

一麾新自海滨还,又佩鱼符入故关。

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

楼经往圣回清跸,路接边夷献白环。

版籍素多田赋错,干戈初息羽书閒。

从军上客彫龙藻,佐酒妖姬堕马鬟。

更遣府公吟思发,中条新霁碧孱颜。

(0)

戏酬杨次公

法云说法元非法,六月洪炉舞飞雪。

宝香一瓣下天来,须弥座上金光发。

三界风雨动雷音,八部人天归象设。

昔年关西旧夫子,今日淮南大檀越。

扬眉师利倾千偈,隐几维摩无一说。

试开门户立家风,顿超初地无生灭。

百川万折必朝宗,东南到海无分别。

紫陌红尘拂面来,铁壁不容通水泄。

众形毕现明镜静,浮云飞盖秋空澈。

眼见亿万归弹指,境落毫釐差永劫。

野犴不是师子儿,磨了觜头三尺铁。

全湖巨浸一浮沤,结果开花今几叶。

昔人卷帘仰天笑,得道固应由慧业。

一言可尽千语迷,不如静看水中月。

(0)

辛亥冬十月九日从余兄原礼及陆好问刘主敬同登萝岩倚圣屏憩禅庵饮清凉池临筀竹湾谒龙湫玩仙李遂宿绝顶看月明日南俯大小车岩望东西二岭还北崖瞰石龟石笋复游眺久之乃下山所得奇胜赋长句五首·其二

云际扪萝倚蔚蓝,圣屏北面憩禅庵。

万年龟化厓间石,勺水龙藏树底潭。

倒看溟波涵返照,遥临吴峤带晴岚。

振衣自爱登千仞,不独烟霞最所耽。

(0)

窥园

吾老懒读书,得閒尝窥园。

爱此千树雪,高低不胜繁。

冲风掠之去,颇已随沙尘。

感之可奈何,我岂土木人。

畏病不饮酒,已惭嵇阮真。

淡泊非众嗜,自娱难及宾。

独游还独吟,鱼鸟与我亲。

悠哉山林趣,愧此簪缨身。

(0)

秋日晒古城

秋日晒古城,西风振尘埃。

出门何所之,坏道连蒿莱。

飞鸣鸡犬稀,破屋枯壕隈。

老圃理蔬畦,晚甲瘦未开。

输人暮出城,栖鸦一一回。

怅然心不怡,归坐劝一杯。

(0)

九日登高

黄梨丹柿已催寒,一月西风积雨乾。

绀滑秋天称行草,却凭秋雁作挥翰。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