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临崖石,年深土亦崩。
老根浮断藓,飞干接长藤。
性朽空劳匠,心灰也类僧。
春风几荣谢,羡尔独棱层。
野木临崖石,年深土亦崩。
老根浮断藓,飞干接长藤。
性朽空劳匠,心灰也类僧。
春风几荣谢,羡尔独棱层。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枯木》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通过对崖边枯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岁月沧桑与生命的坚韧。首句“野木临崖石”描绘了枯木生长在险峻的崖壁上,显示出其生存环境的艰难。接着,“年深土亦崩”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木头的古老,连土壤都因年岁久远而崩裂。
“老根浮断藓,飞干接长藤”进一步刻画枯木的形象,老根暴露在外,覆盖着断裂的苔藓,枝干则攀附着蔓延的藤蔓,呈现出一种荒凉而顽强的生命力。枯木虽已朽败,但仍保持着独特的形态,如同僧侣般静默无言,内心深处或许只剩下了对生与死的淡然。
尾联“春风几荣谢,羡尔独棱层”表达了诗人对枯木的感慨,感叹春风吹过,万物更迭,唯有这枯木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坚韧和独立。整首诗通过枯木的意象,寓含了对生命坚韧与自然法则的深深思考。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