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虚怀待月时,写景应难不赋诗。
一天列宿坐中见,万里青天云外归。
楼上虚怀待月时,写景应难不赋诗。
一天列宿坐中见,万里青天云外归。
这首诗《梦中作》由宋代诗人王耕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梦中所见之景,展现出一种超脱现实、飘渺空灵的艺术境界。
首句“楼上虚怀待月时”,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诗人独自站立于楼阁之上,内心宁静,期待着明月的降临。这里的“虚怀”不仅指楼阁的空旷,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空灵与淡泊,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与欣赏,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次句“写景应难不赋诗”,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其感受,只能以诗歌的形式来寄托情感。这句诗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与创作过程融为一体,暗示了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景观交汇融合的产物。
接下来,“一天列宿坐中见”,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在诗人的梦中,不仅有明月当空,还有满天繁星,仿佛整个宇宙都汇聚于他的视线之中。这种景象既壮观又神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和探索。
最后一句“万里青天云外归”,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在广阔的天空之外,似乎有云层环绕,诗人想象自己能够穿越云层,到达更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空间上的无限延伸,也象征了诗人精神世界的广阔与自由,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整体而言,《梦中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梦境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宇宙万物和谐共融的体现,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美、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宦海浮沉,名与字、不能彰彻。
青云上、诸公衮衮,难登狭劣。
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
待黄粱、梦觉始归来,非明哲。易消释,空中雪。
多亏缺,天边月。算人生必有,衰羸时节。
恁是一阳来复后,梅花柳眼先春发。
料明年、又老似今年,当休歇。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磨砻浸灌更覃思,道不外求皆我有。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
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
萍转滞岩邑,简出而深居。
儿辈不自量,妄意游璧池。
日占乌鹊喜,不寄黄犬书。
积雨蒸溽暑,客思郁不舒。
新晴一散策,消摇涤烦纡。
意行入幽径,篱落相蔽亏。
竹萌茁凤尾,瓜蔓缠龙须。
物化日夜流,嗟我方栖迟。
莫受忧患煎,素发无再缁。
扣门谒二友,清坐俱久如。
庄语间善谑,相视一解颐。
静窥势利场,疾足争驱驰。
自念甘敛退,非黠仍非痴。
茗乳泛轻雪,炉熏驻游丝。
且勿谈世事,挥犀聊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