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红亭放日迟。小窗斜卷受花枝。
间却锦棚芳树底,引莺儿。
艳曲初翻余懊恼,梦书閒检费疑思。
偏是寻常行坐处,没心期。
三面红亭放日迟。小窗斜卷受花枝。
间却锦棚芳树底,引莺儿。
艳曲初翻余懊恼,梦书閒检费疑思。
偏是寻常行坐处,没心期。
这首《山花子·红亭》由叶恭绰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亭中的一幕春景,充满了诗意与情感。
首句“三面红亭放日迟”,描绘了一座三面环绕的红亭,阳光似乎在等待着才缓缓洒落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接着,“小窗斜卷受花枝”一句,通过小窗的轻卷,引入了花枝的景象,仿佛花枝在窗前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间却锦棚芳树底,引莺儿”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锦棚下的芳树间,莺鸟欢鸣,它们被这春色所吸引,穿梭其间,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和生命的活力。
下半阙“艳曲初翻余懊恼,梦书閒检费疑思”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细腻变化。艳曲初奏,引发了内心的懊恼,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或是对某种情感的追忆。而“梦书閒检费疑思”则暗示了在闲暇时翻阅书籍,思绪纷飞,疑虑重重,可能是对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最后,“偏是寻常行坐处,没心期”一句,点明了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常行走与坐息之间,也难以找到心灵的寄托与期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体而言,《山花子·红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陈为台望族,不数谢与钱。
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
吾犹及乃祖,执鞭慕先贤。
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
事功竟落落,世虑日日煎。
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
君如丹凤雏,五采何翩翩。
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
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
老我终白屋,看子收青毡。
浙水东西流,北风送南船。
赤城几日到,雁影夕阳边。
荆山石有玉,楚国无人知。
再献犹弗售,抱璞空自悲。
他日遇良工,乃始称其奇。
宝传数百载,邯郸又得之。
秦人请城易,赵氏以为疑。
不予宁负曲,予之恐见欺。
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
冲冠遽如许,睨柱欲何为。
衣褐已归赵,汤镬安足辞。
奇哉古若人,掩卷空嗟咨。
是非定百世,成败止一时。
天生此尤物,前后成祸基。
有美当韫椟,衒鬻诚非宜。
和氏不待价,刖足将尤谁。
人才国轻重,璧岂系安危。
相如真暴虎,虽死悔莫追。
二子有遗憾,仲尼真吾师。
泗滨一片石,不染自成缁。
上有华林字,疑是故物遗。
春官雅好古,传载烦文移。
主人不敢惜,持贡白玉墀。
埋光经几年,不与赏音期。
无意博连城,得失轻毫釐。
二事拟非伦,聊以资吾诗。
《泗滨石》【宋·陆文圭】荆山石有玉,楚国无人知。再献犹弗售,抱璞空自悲。他日遇良工,乃始称其奇。宝传数百载,邯郸又得之。秦人请城易,赵氏以为疑。不予宁负曲,予之恐见欺。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冲冠遽如许,睨柱欲何为。衣褐已归赵,汤镬安足辞。奇哉古若人,掩卷空嗟咨。是非定百世,成败止一时。天生此尤物,前后成祸基。有美当韫椟,衒鬻诚非宜。和氏不待价,刖足将尤谁。人才国轻重,璧岂系安危。相如真暴虎,虽死悔莫追。二子有遗憾,仲尼真吾师。泗滨一片石,不染自成缁。上有华林字,疑是故物遗。春官雅好古,传载烦文移。主人不敢惜,持贡白玉墀。埋光经几年,不与赏音期。无意博连城,得失轻毫釐。二事拟非伦,聊以资吾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2QY6C.html